何夕心中一動,想明白了。
很多事情對何夕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對朱雄英卻不是。即便朱雄英看過一些未來的書籍,因為種種原因,朱雄英根本沒有細讀,畢竟他的事情也很多,自然不可能面面俱到。
他只知道,火器時代,步兵似乎能剋制騎兵。但是具體怎麼樣的剋制。卻不是很明白的。
何夕說道:“陛下,天津有一個衛所已經換裝火器了。以臣之見,陛下何不在天津檢閱這個衛所,也好在心裡有一個準備。知道未來的大明軍隊是什麼樣的。”
何夕心中暗道:“也好理解將來的戰爭。”
其實,對現在戰場情況看不明白的何止朱允炆啊。朱雄英也是不明白的。因為戰場上的主導邏輯變了。很多人沉溺在舊的戰場邏輯之中,不能理解與接受新事物,或者,即便是願意接受新事物,也因為自己之前舊的經驗太根深蒂固了。難以理解。
這樣的人不要太多了。
甚至可以說普遍存在於軍中,不管是南軍之中,還是北軍之中。
何夕想對軍中動手腳不是一天兩天了。之前藉助自己的權勢,在自己的嫡系部隊,也就是葉沈所部之中,能夠推行一些自己的想法,雖然在起兵之後,加快推廣與整合。但是北京麾下可以稱為新軍的,大概也有葉沈麾下主力十幾萬人。
其他各部都還沒有開始。
何夕想要對軍中動手,也必須拉上朱雄英。否則這一件事情,很難推行下去。
所以一定要讓朱雄英明白瞭解未來的戰爭模式,這是很有必要的。
這其實也是何夕要帶著朱雄英南巡的原因之一。
朱雄英聽了何夕所言,心中暗道:“不錯,這是一個機會。”
朱雄英也是插手軍中,畢竟朱雄英很明白皇帝的權威到底在什麼地方。不是別的地方,就是軍中。他對何夕軍中潛勢力很是忌憚,既然何夕運允許他接觸軍中勢力,他怎麼能放過啊。
於是,朱雄英說道:“那就麻煩姑父了。朕也很好奇。”
既然朱雄英答應了,何夕到了天津就立即來安排。
很快,天津中衛就展現在朱雄英面前了。
一個衛所五千六百餘人,總數雖然沒有變。但是分成了五營。每營雖然一千人。在朱雄英看來編制很奇怪。真正算起來戰兵,大概在五百人。有五百火銃兵,然後有火炮,騎兵,後勤輜重。營部,醫療兵等等。
一般出戰的時候,一個營大概在七八百人上下,因為後方要留守人員。招募人員,訓練新兵,照顧家中屯田等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