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組建新學校的一系列人事安排,而今整個北京都在缺人。不僅僅缺士卒,卻工人,缺吏員,精通何夕新學的人更缺。
單單是找人去負責各地府縣的學校,已經夠費勁了。..
還有一件事情,讓解縉頭大。
那就是制定小學,中學教材。
大學教材,不需要解縉來管,一般都是大學自己負責的。而中小學教材就需要解縉來負責了。而今儒學啟蒙教材是什麼?三百千,這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解縉要搞出簡單容易,又能與之媲美的教科書,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要忘記解縉還負責禮部。
在何夕變法之後,北京禮部與南京禮部是完全不一樣了。
南京禮部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儒家是以禮治國的。禮部代表了政權的合法性,雖然禮部事情清閒,但是禮部卻是六部之首,非常清貴。
但是北京禮部就不一樣了。
北京禮部負責,鴻臚寺外交,負責朝廷禮儀,還有對文官武將的封賞等等。這些傳統的禮部範
圍,這依然要管,只是重要性下降了。但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職能,就是管理報社,並建立自己的官報。
也就是掌管意識形態。
這都是事情,解縉也算是有本事,最少這麼多事情沒有被累死。
朱雄英聽了解縉的話,說道:「需要不需要朕給首輔說說,給你換一個差遣。」
解縉說道:「陛下,萬萬不可。臣有自知之明,而今這些事情也未必能做得好,更不要說其他的事情,而且,臣以為首輔將臣安排在這裡,也是有深意的。」
朱雄英說道:「什麼深意?」
解縉說道:「太祖將首輔安置在國子監,而今首輔手下的重臣都出於國子監。」
話不用說的太明白了。僅僅一點,朱雄英就明白了。
解縉而今的地位,負責教育,意識形態等等。其實最容易培養人才,栽培黨羽了。別的不說,幾所大學多跑跑,培養一些人。是非常容易。
等一些年頭,解縉羽翼豐滿,未嘗不可能衝一衝首輔這個位置。
雖然何夕沒有說,但是解縉很明白,何夕這個首輔,而今是穩如泰山,但是天下一定,就不好說了。內閣是群相制,雖然說首輔為首,但說真的首輔僅僅比其他人高上半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