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鄧家在鄧愈死後,一直衰落的趨勢,這個時候得到了扭轉。
而今鄧家甚至有北地勳貴之首的架勢。
之所以如此,雖然說勳貴們在北方的勢力不少,但是勳貴們的根基還是在南京,在京師,在朝廷。很少有人專注於經營地方的。而今,也只有南洋陸家,雲南沐家。
陸仲亨是不想回中原了。而沐英臨死之前,也為沐家安排好了。不是別的。就是在雲南深耕,不回中樞。這或許是沐英看出了將來天下不穩,想以此保全沐家血裔。
沐英對大明是絕對重臣,對朱家也是絕對忠誠的,甚至沐英都可以算做皇室的一員,除卻不姓朱之外。如果讓沐英為大明去死,或者為朱元璋,乃至太子,太孫去死。沐英都沒有什麼話可說。
但是要讓沐家在朱家內鬥之中消耗殆盡,乃至於血裔不存。卻不是沐英所願意看見的。
鄧鎮看到這樣的先例,內心之中就有
一個想法。那就是讓鄧家在北京紮根。從而避開競爭激烈的南京。給鄧家留一畝三分地。當然了,鄧鎮也明白,北京的軍權不會由鄧家獨享的。
但是鄧家如果紮根北京,一定會有一定的優先權。而且北京畢竟是陪都,是都城,也應該有一些勳貴家族坐鎮。
無欲則剛。鄧鎮有所求,自然就有所動作。
不過,鄧鎮可不是朱允炆的忠臣,他只是謀求最大利益。不管誰登基,他都無所謂,但是他一定要站在勝利者一方。所以鄧鎮想拉攏何夕。如果鄧鎮與何夕一起,在鄧鎮看來,不管誰上位,都不能忽略他們的利益。
這也是他並不是多相信朱雄英能上位的原因。
畢竟,那有將接班人送到京師之外的。
但是即便如此,鄧鎮依然在猶豫。在等南京的訊息。
他只會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他必須確定局勢才敢下注。不管看朱允炆如何形勢大好,鄧鎮只是口頭答應,不敢下手。原因很簡單,他擔心朱元璋。.z.
朱元璋這樣的人物,只要有一口氣在就能逆轉形勢。
不要看朱允炆勝算很大,只要朱元璋心意改變,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而今,鄧鎮終於下定了決心。
不為別的。就是藍玉之死。
藍玉在南京的作用,就是朱元璋雖然能夠改變心意的底牌,有藍玉在,只要朱元璋改變心意,朱雄英回到南京,就立即能就扭轉局面,但是而今藍玉被拿下了。
這有兩個可能。
第一,朱元璋已經失去了對南京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