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湯和這麼老實,可不是因為湯和沒有本事,須知,朱元璋剛剛投奔義軍的時候,湯和是什長,位在朱元璋之上,是朱元璋的頂頭上司,結果,湯和後來在朱元璋麾下做事,兩者關係一直很親密。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朱元璋並不是一個心胸多寬闊的人,湯和之前是朱元璋的上司,如果真有什麼地方得罪了朱元璋,後來湯和也不可能那麼順利。
可見湯和為人處世之老道,可以說是滴水不漏。
這樣的人,發起狠來,也是非常厲害的。
即便湯和的戰績,不那麼完美,但也是率領千軍萬馬的大將軍,手下能夠沒有殺氣嗎?湯和幾個兒子都不在了。家裡沒有當門立戶的人了。湯和年老,孫子年幼,湯和自然低調一些。只想等孫子們長大。
所以才處處低調,與人為善。
但並不是沒有脾氣了。
今日湯和哪裡是來說,為晉王說話的,而是來告狀的。
湯家這樣的處境,湯和一萬個不想參與進奪嫡之中。但是晉王卻有一些咄咄逼人。讓湯和沒有辦法了。
所以湯和決定,將晉王的罪死,讓天下人看看,我湯和還沒有死,湯家是有權力選擇中立的。
而晉王這邊,他是沒有想到湯和敢如此下手。但是晉王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晉王不知道為什麼,在皇后葬禮上失分了。他急需補救,而且晉王其實也知道,在很多地方上,比不上太子一脈,還有燕王,甚至周王,但是長幼有序,是他最大的依仗。
所以,他希望找幾個老臣出面勸說朱元璋,讓朱元璋改變主意。
這些老臣可不好找。
必須是能在朱元璋面前說得上話的,這樣的大臣幾乎,兩隻手數得出來。徐達,馮勝,傅友德,等人,晉王可不敢登門,他們都是手握兵權,甚至已經站隊了。而湯和,就被晉王選中了。
湯和退出權力場已經好些年了。湯和幾個兒子都不在了。湯和一家,老的老,小的小。晉王也是先禮後兵,軟磨硬泡,硬要說的話,晉王一點也沒有對湯和無禮。也沒有威脅。
但是對於湯和這樣的聰明人,有些話,是不用說得太明白的。
只是湯和依舊堅決這樣做,就是因為湯和看不上晉王,同樣也知道自己決計不能參與奪嫡之中,如果湯和的身體好一點,他也不怕,但是他的身體太差了,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去了。
家裡幾個孫子,不知道什麼下場啊。
歷史上湯和信國公的爵位就沒有傳下去,無他,湯和死後,孫子年幼沒有襲爵,後來靖難之役,孫子不久死了,重孫是個癱瘓,終於有兩個兒子,但是想要承爵的時候,已經是湯和死後四十多年了,朝廷以四十多年不承爵,罷了信國公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