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成功不擇手段。但問題是,不成功可以嗎?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中,首屈一指的學問大家。他創立的新學,在當時也是風靡一時的。但是之後,乃是理學的天下,王安石的學問誰聽說過,不過是一些故紙劫灰。
有王安石前車之鑑,何夕敢不成功嗎?
他如果不成功,幾百年後,他就成為後世一些民科證明中國其實是有科學一些論據,將他的學說從故紙堆之中刨出來,與西方對比,證明古代中國的先進。
但是有用嗎?
這是何夕想要的嗎?
而想要成功,就要按照世俗規則來辦,而世俗的規則從來不是黑白分明,而是灰色的,想要種田,就免不了施肥,與糞土打交道,做大事業也是,想清白不染俗流,根本是不可能的。
最少大明的社會規則就是這樣的,想要清清白白,一塵不染,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做事。
所以,何夕也只能讓楊震出面,將這些有後臺的人召集起來,定了規矩。他給於這些家族一些優待,比如生意的優先權,比如供貨的優先權,等等。但同時在其他方面,比如質量上,對民工的待遇上,要求一點也不變。
而何夕直接與他們的後臺溝通。
大明這個時代的勳貴,還是素質比較高的。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為什麼是五世?因為到了第五世,當時的家族長輩已經沒有見過當年的創立基業的人。一般來說,家族的開創者都是最牛的,第二代,縱然天資不好,但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之下,也會是一個明白人。第三代,在父輩的教育之下,不至於糊塗,但是父輩的餘蔭到這個時代,就沒有多少了。之後,存粹吃老本,就看吃到什麼時候了。
所以,而今勳貴們不過能力,如果大多是明白人,是懂的權衡利弊的。
首先,他們知道錢在這個社會,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權利,他們想要的不僅僅是錢,而是乾淨的錢。規則內的錢,而不是違法亂紀得來的錢,畢竟朱元璋對那些違法亂紀的勳貴怎麼處置,大家都看到了。
所以,他們其實也很愛惜羽毛的,不想讓下面人亂來,壞了名聲。
這與海外不同。
海外的事情,只要殺乾淨了。就不會傳到大明。而這裡是北京,雖然是陪都,但也是京師。不知道有多少眼線在。
其次,也就是何夕了。
何夕作為變法赤幟,很多人看得明明白白,對於勳貴們,他們對變法立場不明。雖然有人在田土上失去了利益,在家族內部也是失去了利益。
只是好在勳貴們還沒有定型。須知,在數代之後,勳貴家族內部,因為爵位傳承,是比其他家族更加封建,是家主,也就是承襲爵位者執掌家族生殺大權,各家爵位內部鬥爭,都可以寫一部了。
比宮鬥劇都好看。
但是不管怎麼說,他們都知道,勳貴們最大的權力,不是錢,不是爵位,而是軍隊,是軍隊之中的影響力。就好像魏國公徐達,自從背上挖出一個大洞,身體一直不好,甚至最近手臂都被伸直了。更不要說征戰了。但是那又如何,只要魏國公在一日,就是天下萬軍,不敢仰視的徐達。
變法不變法,只有沒有動軍隊,他們與何夕之間沒有必然矛盾,又何必非要得罪人啊?
更何況,何夕已經給了臺階下了。
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但是何夕知道,這種雙贏或者多贏的局面,一定有一方輸了。不管怎麼樣的利益劃分,都不能滿足所有人,所有人都贏,只能說輸的人,沒有發聲的權力。
何夕明知道,他其實支援了權貴資本的橫行。甚至,形成了一個潛規則,家中沒有一定的官職與爵位,根本不可能將生意做大到一定程度。
但是,何夕並沒有什麼辦法。
即便想要改變天下,首先要做的是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