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說過,蒸汽機使用侷限,這就造成了一件事情,後世幾間房子都能做的事情,如果使用機器,那就需要很大一片區域。好在這個時代,土地是不值錢的。更不要說地廣人稀的北方。
更不算什麼。
但是今日如此,幾十個廠子聚集在一起,也讓燕王有些驚歎,這裡讓他最想想到,就是太平鐵廠與營口城,但是這裡與那兩處也有巨大的不一樣。
太平鐵廠就是一個大廠,以水運為主。而營口那邊規劃上是非常亂的。這也是營口的無序擴張。何夕同樣沒有經驗,他雖然做了一些規劃,但是計劃跟不上變化,最後就變成了亂七八糟的樣子。
但是而今不一樣,遵化工業區本身就在北京營造計劃之中,從一開始就有規劃。
最西北方位,就是遵化工業區的核心遵化鐵廠,而西北方向有兩條煤渣鋪好的道路,不知道延綿多遠,深入群山之中,這兩條路,通向煤礦與鐵礦所在之地。
而整個工業區之內,道路橫平豎直,各廠有的有院牆,有的沒有院牆,但是每一個廠擁有的土地都劃分好了。再也沒有營口那種雜亂的樣子了。更不要說,有一條鐵路深入其間,直接到了遵化鐵廠裡面。
只是沒有城牆,看上去讓燕王有些不習慣。
比較,但凡繁華地方都有城牆。這裡已經聚集了三萬餘工人,再加上各自的家屬,人數只會更多,不會少。
而這樣情況,要比北方很多縣城人多不少。更不要說遵化也是北方要地,戰略要衝,沒有城牆,讓燕王很不習慣。
燕王說道:“此事不錯,只是什麼時候修城牆?”
何夕從來沒有想過給遵化城修城牆,因為何夕很清楚,將來很有可能,從這裡到北京城外,都會變成工業區,大片工廠相連,修什麼城牆?就算修要修多大?不過,何夕也沒有與燕王分說,只是笑道:“將來一定會修的。”
燕王也不在意,說道:“人真多啊?”
何夕說道:“人不多了,已經算少了。”
燕王聽何夕話裡有話,說道:“怎麼人不夠了?”
何夕點點頭,說道:“是啊,人不夠了。”
人不夠了。真不夠了。
即便何夕提高了很多方面的技術含量,也就是說能用更少的人,做更多的事情。但問題是,即便如此,何夕能提高的技術含量也不高,更不要說,何夕推進的新北京城工程量,要比燕王當年修北京城要大太多了。
且不說,何夕對北京城的高標準要求,也不說,城外關於城池修建的配套工程。單單說,北京附帶的工業計劃,在工程量上就不少,幾乎是重建一個工業城市。
何夕用很多手段,聚集北京遵化,已經有十幾萬人之多了。但是依舊不夠。
畢竟何夕準備一年內將工程主體,也就是北京城的城牆,與城外水利工程修建好。要知道,明代北京城工程,是修建了四朝,好幾十年的。從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朝,才算完全收尾了。
動用的勞工最少有百萬之眾。
這並不是何夕提升那一點技術,就能代替的。
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物力這裡就不用說了。擁有遼東,北京的工業能力,大部分還是能供應得上的。唯一的問題是人力,如果再解決不了,何夕就要與申國公商議一下,能不能將北京幾十個衛所挑選一些,全部投入工程之中。
只是這不是何夕所想要的。
想到這裡,何夕微微一嘆,只是這一嘆似乎讓燕王誤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