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國公說的對,大明朝廷是有這個規定,大明官員不得在任官地置產業等規定。但是這是對一般人來說,其實大部分官員真要辦,是有辦法規避的。更不要說,申國公這樣的身份,只要不犯政治上的錯誤,一些小問題,根本不算什麼。
申國公說道:“無他,只是覺得有一個人,比較有意思罷了。千金易得,一將難求,在戰場上是如此,做生意也是如此,楊震這樣的好手,我身邊好多人都羨慕無比。”
何夕說道:“你說的是張友直?”
申國公說道:“不錯。”
對於申國公來說,他決定插手這一件事情,最方便的辦法,並不是直接派人重新組建商號,他不耐煩這一件事情。而且,以申國公也沒有多少心力去操持生意。
畢竟對權貴們來說,生意不過是權力變現的一種途徑而已。
生意做得好壞,無非是權力變現的容易與否,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權力本身。讓他們自己去操持生意,甚至如何夕這般深入自己家生意的權貴,都很少了。
對申國公來說,重要的是選對人。
值得託付申國公府的生意。
申國公府有沒有這樣的人?申國公自己都不知道,他才不去管府中管家的人才儲備的。他更喜歡用現成的。在市場上已經證明過自己能力的人,比如張友直。
在申國公看來,張友直本身的意願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張友直身後的人。也就是何夕同意與否。
或者說,在申國公看來,張友直其實並沒有拒絕自己的能力。
何夕聽申國公的話,立即品出了申國公心思。他心中有一些不舒服。
權貴們從不將下面的人當人。
當奴才,當奴婢。
可以說,第一代勳貴們,從血火之中廝殺出來,這種意思並不強烈。畢竟,他們的出身決定了他們一些內裡的東西,是不會改變的。但是申國公這樣的二代勳貴們,從小錦衣玉食,而且,明朝勳貴們受到元朝權貴很多影響。
這也很正常。
大部分明朝勳貴們,都是泥腿子出身。該怎麼享受,只能看別人。別人是誰?自然是前元的權貴們。而蒙古人是有很重的奴隸思想的。這些二代勳貴們,自然受到影響了。
何夕聽得不舒服,但卻沒有想過去糾正申國公,
畢竟,何夕是來與申國公合作的。他需要申國公的影響力,畢竟申國公下場了,接下來其他勳貴下場,也就容易多了。有了這麼多勳貴支援,在權力場上,何夕就有底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