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夕一愣,說道:“臣明白。”
何夕並沒有給朱元璋講解蒸汽機研發進度。
是的。嚴格地說,蒸汽機已經造出來了。只是,這蒸汽機在何夕一點用處都沒有。這蒸汽機,不,應該說蒸汽車間,有鍋爐,冷凝器,槓桿等部件構成的。氣密性不強,功率也不高。用馬力來算。雖然說,這個馬力與西方的馬力未必是一個馬力。畢竟,馬種事不一樣的。遼東馬與英國馬是不一樣的。
但是誤差應該不大。
這個佔地幾十米寬大車間。有多少馬力?
五馬力到十馬力。
這馬力還有沒有某些小電驢的功率高。
如果體積小一些。還能用在一些地方。而今有什麼用嗎?除卻提水澆地。幾乎沒有什麼用處。
不,其實有一個用處。
那就是作為水車配件使用。
大明對水力的使用是很成熟的,使用水車可以適應各種場景,不管是用水力推動水錘。還是用水力推動車床,或者用水力推動磨場。等等。反正大部大部分可以想象的水力使用空間,幾乎都可以使用。
特別是,河西已經成功地製造出齒輪與軸承,還有一些機械部件。讓使用水力更加輕便。
只是水力使用也有問題。想要用穩定的水流是很難的。而且使用水力侵佔河道,這個問題在宋朝有很明顯了。宋朝開封城汴河兩岸都是使用水力機械,都堵塞了河道。
而今有了蒸汽機。就可以這樣,在高處修建一個大大的水池,然後讓水池放水推動水車。然水車推動水力機械作工。然後從高處流下來的水沉積在低處,讓蒸汽機將水提到高處。
完成一個迴圈。
從此讓水力使用空間大大擴充套件開來。
這固然能讓大明的生產力有一個很大的進步。
但問題是,別的穿越者,甚至越過了蒸汽機,直接將搞電氣革命了。而何夕搞了數年,弄出這個樣子。何夕很不滿意。在何夕看來,這種蒸汽機與水車的聯合作業,不過是一個過渡時期的代替手段。
雖然說,將龐大的蒸汽機做小,功率做大。提升蒸汽的壓力,搞高壓蒸汽,其中有很多技術瓶頸。但是好歹,何夕也是知道大概方向的。雖然很多技術細節不知道。
但是何夕覺得他下定決心,努力幾年,更加實用的蒸汽機,或許就會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