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公務員> 第一百四十七章正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四十七章正軌 (2 / 3)

何夕這個巡撫,本來就是臨時設定的。如果沒有巡撫的話,遼東的一切本來就應該由遼東都司都指揮使負責,再加上遼東文官之首,也就是遼東按察副使遼陽知府。

不過,這一段時間,何夕也看清楚了兩個人。吳高這個人,只要中樞不出現什麼大變故。他就不會做出什麼讓何夕驚訝的事情,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他是最謹慎的人。

而劉璟這個人,其實更願意遠離朝廷,去給自己做一些實事。

他也不會做出一些有的沒的事情。

回到家中,何夕本來想與安慶公主說著一件事情,卻不想看見了楊震。

楊震自從外東北迴來。這一段時間,一直在遼東,更多時間在營口,在旅順。不為別的。就是為了玄洋社規劃最好的商業模式。雖然說,而今從北方收皮毛,藥材,南方運糧食,工具等等東西。雖然可以盈利。

但是在楊震看來,並不是最賺錢。

一方面,經營遼東。將原本臨時的據地,加強,變成固定的據點。另外一方面,就是儘可能選高價值的商品。此刻楊震一切都準備好了。準備再次起航。在此之前,自然要來這裡彙報一下。

何夕到了,自然也要聽聽,也沒有打斷楊震的話,而是從後面走到一邊坐下椅子上。

楊震自然要想起身行禮。

何夕說道:“你接著說,我聽著就行。”

楊震說道:“是。”隨即楊震繼續說道:“皮毛已經處理好了。並在營口建立一個皮毛作坊。已經從內地請來幾位大師傅。這個產業就能做起來。”

何夕忽然來了興趣,說道:“在營口開作坊的人多嗎?”

楊震沉思片刻說道:“並不是太多,大多都是皮毛硝制的。之所以在這裡,一是東北的皮毛比較多。二來就是遼東的鹽便宜。”、

鹽作為一種原材料,不僅僅給人吃。在工業上也是有用的。在硝制皮毛這一件事情上,需要大量的鹽,而遼東的鹽價,要比關內鹽價低太多了。

一核算成本,自然發現在遼東設立作坊比較划算。

何夕說道:“哦。你繼續說吧。”

何夕內心之中,其實希望工業模式能夠從官方移植到民間。畢竟何夕很清楚。之前何夕還沒有覺得。但是最近黃子澄提出的這個問題。讓何夕更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政府,或者朝廷,亦或者說是官方製造業。規模是有上限。

這個上限是有很多方面決定的。

最少,何夕現在覺得是軟體能力。也就是管理能力。

最少現在遼東這一攤,何夕已經有些管理吃力了。何夕其實很希望民間能發展出來工業,自然是希望工業的種子,不因為何夕政治影響力消退而不存在。因為何夕很清楚。其實,這種分工,流程化,使用機械的類工廠的生產模式。在中國古代,從來不是稀罕事情。

不管是,秦代兵器製造。還是宋代大規模冶鐵基地。

都有類似,或者相似的情況。

甚至在內部管理上,有很多這種手段,比何夕現在粗陋的管理方式還要好。

但是最終這些產業,最後都怎麼樣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