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得到各地的情報。心中暗道;“我受命北伐,還沒等用兵,就被韃子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今日如果什麼也不做,如何向父皇,向太子大兄交代。”
燕王很清楚,他的這個位置,其實是有爭議的。
他如果有一個開門紅,倒也罷了。
但是情況打成這個樣子。他必然受到非議。他的很多想法自然是完不成了。這讓心高氣傲的燕王如何心甘啊?
燕王思來想去,暗道:“幹他一票。”
脫因帖木兒並沒有放鬆警惕,一邊撤退一邊下令各種命令。包括,毀壞農田,摧毀橋樑,焚燒房屋,等等。總之,雖然不攻打那些城堡。因為大明火器厲害,打這些城堡,根本就是得不償失。
但是要摧毀這些一切,只能遲滯敵人進攻的速度。
能為元廷續命一兩年,就是已經是脫因帖木兒的極限了。
但是不管怎麼說,近十萬蒙古騎兵的進攻與撤退,都是大工程,更不要說,他們這一次得到不少戰利品,比如鐵。雖然何夕對開原鐵嶺不重視,但是一些基礎的東西還是要給的。比如水輪機。
這些蒙古人不知道水輪機是做什麼的。但是知道,這東西是鐵。而且是好鐵。自然要帶走。
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
雖然這裡都是軍戶,幾乎所有人都住在城池之中。被抓住的很少。但是有很多房屋都在城外。這房屋之中,一些很日常的用品,一時間來不及拿走,比如說鍋碗瓢盆。比如說鹽,等等。
這對韃子來說,都是財富。
自然大包小包的。
甚至為了戰利品,很多蒙古騎兵還會起內訌。
惹得脫因帖木兒不得不做出仲裁,反正麻煩事情很多的。
於是,本來分散的蒙古騎兵,也就集中起來。除卻外圍警戒的各部騎兵之外,形成一個浩浩蕩蕩延續十幾裡的行軍隊伍。每天晚上安營紮寨的時候,從天空俯視,就能看出明顯的篝火痕跡。
而今日在漆黑的篝火痕跡外面幾里的地方。燕王就隱藏在黑暗之中。
燕王下定決心之後,徵召鎮北關的騎兵,合計三千騎。
因為對當地的地理的瞭解,燕王等人晝伏夜行,趕在了韃子回去的必經之路上,隱藏在一片沼澤地中。
韃子到底是多年不來遼東了。對遼東地理瞭解的人,要麼已經不在了,要麼已經跟隨納哈出投明瞭。而沼澤溼地,在這個時代的東北更是很尋常的地形。韃子騎兵發現了也不會多做搜尋。
只是他們並不知道。
地形地貌一直在變化之中,雖然這種變化很緩慢。但也之持續進行之中。就好像這一塊沼澤地,其實,它正在向陸地轉化之中。沼澤地中央,有很大一片,已經變成了堅實的土地。而更是又小路能出入其間。
所以燕王就提前隱藏在這裡。
這看似簡單,其實一點也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