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說道:“塞外苦寒,要不,我給你換一個地方吧。”
燕王說道:“不用。大兄,我麾下有一個人,叫做練子寧,是何夕的弟子,他很有手段,一直在研究在如何在漠北定居。我可以這樣說,而今對於如何在漠北定居,天下人沒有他更清楚了。我今後能在漠北化胡為漢,我這一輩子,也不枉了。到時候大兄在南京,等著小弟送漠北特產就行了。”
太子心中柔軟的一面,忽然湧現出來了。
他心中暗道:“或許而今的他,所想的僅僅是北伐漠北。建功立業,不,後來他當了皇帝,這也是他的執念所在。”
不管是而今的四皇子朱棣,還是將來的永樂大帝,一生之功業都在漠北。
不管歷史靖難時候的朱棣,是真被逼的,還是早有蓄謀,但是這個時候的朱棣,對皇位真沒有什麼想法,一來,朱元璋對太子的看重天下皆知。二來,也有何夕的原因。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何夕是陛下培養大明下一代的丞相。是用來輔助太子的。也是太子的嫡親妹夫。太子將自己的兒子送到何夕這裡,關係能不好嗎?
或許南方很多人對何夕還不熟悉,但是北方諸將,對何夕已經很熟悉了。不管是何夕在軍械上的作為,在後勤上的組織能力,甚至領兵打仗的能力。還有一兩年之間,讓本來是邊角料一般的遼東,變成了北方重鎮。
這種能力,大大增強了太子的分量。
當有些事情,想要做成,難度大到不可想象的時候,很多人也就放棄了。
朱棣也是這樣的。
而且朱棣看到未來的前景,也很好。
他經過一兩年的調查,對於漠北其實也是可以接受的。當然了漠北的自然條件,也就一般般,沒有朱棣說的那麼好。但是漠北兵馬,才是朱棣想要的。
蒙古人是最好的兵源。雖然漠北面積之大,當中原數省,但人口不過中原一郡。但是人人皆兵。最少能拉出十幾萬騎兵。
用十幾萬騎兵,想要造反,自然是不行的。但是做別的未必不行。
蒙古人所謂的長子西征,其實也沒有多少人馬。而且他將大軍西進,說不定還能得到朝廷的支援。有朝廷的支援,他決計要比蒙古人做得好。
大丈夫在天地之間,縱千軍萬馬,滅十國百城,當不當皇帝有什麼打緊?
再者,他就是想當皇帝,也要看看可不可能。
所以,為了達到這個宏偉的目標。今日,朱棣一心一意做通自己大哥的工作,讓大哥答應自己。他甚至有一種想要身插雙翼的想法,他一刻也等不了了。
「抱歉,今天只有兩更。
全勤是有用的。沒有全勤的時候總想偷懶。好在明天又是新的一月。全勤會有的。四更也會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