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整個天下,總共算起來,也不過五六億人。這甚至還是高估了,其中一億多都在大明。大明周圍日本,高麗,安南。爪哇。暹羅。緬甸,泰國。整個東亞,東南亞,南亞。大概是一個兩三億,甚至更多人的大市場。
人口在那麼放著。需求能有多少。
而且以南洋,東南亞,天竺等地人均收入情況。很大一批人。不,可以說是絕大多數人。是於大明商品無關的。畢竟這些人都是奴隸,奴隸連私有財產都未必有。更不要說什麼消費與市場了。
朱元璋這才決定,將原本投資給何夕的錢,變成採購的錢。採購什麼。打仗是最耗費錢的。
不過之前是直接徵召。很多東西都是衛所士卒自備的。變成了朝廷採買。
如果一來,遼東才能真正地從窘迫之中
緩解出來。
太子說道:「父皇英明。只是而今卻擔心。書上說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要十幾年,甚至更少時間就會來一次。兒臣實在不明白。看這種危機,簡直太頻繁了。一旦處理不好,就是天下大亂。這種方式太不穩妥了吧。」Z.br>
「父皇想要發展西學,建立工業。真的一定要學這一套危機重重的辦法嗎?」
「我中國聖賢輩出,難道沒有找出新路?」
朱元璋斜眼看了太子一眼,陰陽怪氣地說道:「倒是有新路,只是太子殿下,願不願放棄所有的一切,加入推翻封建王朝,與資本壓迫的陣營之中。」
這一句話,將太子差點噎死。
皇室就是封建王朝最大的代表。自己推翻自己,太過好笑了。
太子連皇位傳承都放不下。更不要說大明天下了。
太子立即說道:「兒臣失言。」
朱元璋聽太子這麼說,居然有一些小失望。
朱元璋經過何夕的洗禮之後,反而能跳出大明的時空,用更長遠的目光來看問題。他其實不介意,推行社會主義思想的。推出一個新聖人。甚至打破舊世界。建立新世界。
這不就是朱元璋一直在做的事情嗎?
洪武二十一年,與二三十年前相比,可不就是一個新世界嗎?
朱元璋之所以沒有這樣做,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歷史限制,社會現實在這裡放著。不是他朱元璋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什麼時代做什麼時代的事情。不順應歷史規律,最後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