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小國,夜郎自大。冒犯天朝,朕秉寬大之意,待兒等請罪。豈止不知悔改,罪加一等,今命爪哇王武祿,自來南京請罪,否則,大兵一至,亡國有日,祖宗不得血食。”
一箇中年書生,在爪哇宮殿之中,慷慨激昂。
而武祿王一點反應都沒有。
不是他氣度恢宏,而是他聽不懂。
聖旨中大量用典,對於讀書人來說,並不算是什麼。但是流落南洋的漢人,未必有這樣的底蘊,他們有些不懂,即便懂的,也不可能做到同聲傳譯的水準。
武祿王只能聽他們慢慢到來。
知道這個中年書生將聖旨讀完了好一陣子。
武祿王才算是聽完翻譯了。
只是用漢語翻譯成爪哇語,很多地方都不大好翻譯。自然有很多詞不達意的地方。武祿王有些迷糊,說道:“這是什麼意思?”
這個翻譯的漢人只要咬著牙說道:“要大王去南京請罪,否則斷子絕孫,國家滅亡。”
如果尋常事情,武祿王還算大度,但是子嗣上的事情,是武祿王的一大心病。
他的正妻如果有兒子的話,爪哇就不是現在的樣子了。
他並非不知道爪哇而今的隱患。只是讓他將王位傳給女婿,他哪裡願意?他就是缺少一個兒子。一個嫡子。
武祿王勃然大怒,說道:“欺人太甚。”隨即一聲令下,將使臣斬成肉泥。
在武祿王看來,爪哇已經很忍讓了,大明這麼大的動靜。他不是不知道,只是與大明發生衝突,他也在猶豫。或許其他人都忘記了,但是他卻沒有忘記,當年與元朝打的那一戰。
他甚至將當初的一些記錄都拿來看看,反覆權衡利弊。
這也是爪哇現在情況的原因。
這個使臣來之前也做好了準備,何夕給安家費很豐厚不說,更是給兒子有蔭官,也算上改換門庭了。所以大罵不止,直到拉到殿外斬首為止。
武祿王的怒氣依然不得當紓解。說道:“讓西王來見我。”
西王,也就是武祿王的女婿,滿者伯夷王朝未來的繼承人。也是專門負責對大明作戰的總管。更是武祿王並不是太喜歡的繼承人。
此刻武祿一半怒氣向大明,另外一半怒氣向他而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