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本能的覺得,元朝與明朝之間有鮮明的界限。其實不然。正如朱元璋自己所說的,他的朝廷之中有大量的元朝舊臣。李善長,劉伯溫等人都在元廷任過職,不過大小而已。
至於下面的不知道有多少了。
而元朝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政府,是一個極端腐敗的政府,甚至將腐敗正大光明地擺出來的。交多少錢,能當什麼官,都是明碼標價。
他不下狠手,不殺得這些官員兩股戰戰,怎麼可能清廉。
朱元璋聽到這裡,不想再與他們說這個問題了。他目光一轉,看向徐正。
徐州點點頭,表示已經安排好了。
朱元璋說道:“好了。不用再說了。此事朕心意已決,令秘書監傳旨內閣。令他們承辦便是。”
太子立即跪倒在地,說道:“父皇,郭桓之流,死有餘辜。然浙江士林之中,多有無辜被牽連著。即便有罪,也罪不至死。還請陛下開恩。”
太子想辦法勸說朱元璋,最後也只能走到這一步了。
朱元璋對這場景熟悉得很。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每一次朱元璋辦大案。太子都是這樣的。
朱元璋惱怒之餘,也習慣了。反正他覺得,他而今是清楚前朝餘毒,改弦易轍。要矯枉過正。將天下官員多殺幾輪,估計誰也不敢犯他法度了。到時候,子孫後代以大明律為宗,辦理各案就行了。
原本朱元璋覺得,等太子繼位之後,待天下以寬仁也就行了。而今又知道他的太子走到他前面。對眼前的場景,頓時有一種複雜的感情。
忽然轉過頭來。對何夕說道:“何夕,你覺得太子所做的是對是錯?”
何夕一愣,眼前局面,他怎麼能插上嘴。
是的。何夕不願意朱元璋亂殺人。畢竟在他看來,郭桓案,將在職官員給處置了並不過分。但是牽連到家眷吏員子弟,就有一些過分了。
出於正義感,勸諫一二。自然是要的。
但是何夕也沒有想將自己給搭進去的想法。
而今朱元璋已經明確拒絕了。何夕可沒有想再勸的意思。
而太子與皇帝之間的事情,他這個外人有什麼可說的。說太子不好,觸怒皇帝。我家太子豈是你能編排的。說皇帝不好。也觸怒皇帝。
何夕想來想去,只能行禮說道:“陛下,亂世用重典,霸道治世,本無過錯。太子殿下一片仁心,愛憐百姓,也沒有過錯。”
朱元璋說道:“那誰都沒有錯。為何是這樣?”
何夕腦門上見汗,忽然心頭靈光一閃,說道:“漢家本有法度,霸王道雜之,豈能純用儒術。用周政乎?”
此刻一出,朱元璋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