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公務員> 第一卷,吾心安處是吾鄉 第四十六章 私訪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卷,吾心安處是吾鄉 第四十六章 私訪 (3 / 3)

就好像現在。

是的,郭桓為百姓加賦稅,為士紳謀好處。然後以見者為分為原則,將官場上上下下都弄成一體。貪墨了不知道多少錢財。但是,元末相去不遠,而朱元璋一直致力於耕者有其田。而今大明百姓大多都是自耕農。

故而雖然賦稅一下子翻了六倍,再加上朝廷賦役等負擔。但並不是活不下去。

是以,他們僅僅是口頭上咒罵一番,沒有與貪官汙吏鬥爭到底的勇氣。

固然不會為這些狗官保密,但是要他們主動向朝廷告發,也是不會的。

何夕沉默了一會兒,說道:“劉大爺可以跟我說說,是那些鄉親上告,被弄得家破人亡嗎?”

從劉家村離開,何夕又走訪了幾個村落,得到的訊息大差不差。而且他也搞明白了,杭州倉庫之中的糧食是從哪裡來的。

這是一個小鎮子。而小鎮子街道盡頭,有一個倉庫。而今早已破敗不堪,都見了天光。更不要說有人把守。是野狗野貓出沒之處。

何夕走在其中,稍稍一動,就看見煙塵四起。

而他的心思,更是如此這煙塵一般,不住翻滾。何夕冷笑說道:“真是巧取豪奪。”

為了備荒備災,朱元璋下令要各村鄉里,籌備義倉。所謂義倉,就是家家戶戶出一些糧食,由村裡或者鎮裡掌管。縣裡負責監督。遇見災年的時候,百姓可以從義倉之中分糧食。

可以說,這是一個很原始保險機構。

請注意,這義倉的所有權,並不是朝廷,也不在官府,官府僅僅有監督的責任。用現在的話,這義倉的所有權,是在村集體一級別。

朝廷是無權調動義倉的糧食。

而何夕看到的,各地村落的義倉都已經是一片廢墟。但是每家每戶每年的義倉捐,還必須繳納。以前給義倉捐獻糧食,是不強制的。只是當遇到災年,你沒有給義倉捐糧食,你也很難從義倉之中領糧食。

但是而今義倉已經不存在了。但是義倉捐還在。這分明是成為一種新的苛捐雜稅。

徐保兒有些擔憂地說道:“何大人。這已經查清楚了。我們就回京吧。稟報陛下即可。弄出這樣的事情,奴婢不相信嘉興府上下不知道。奴婢擔心,大人在這裡一旦走漏風色。恐怕有不忍言之事。”

原本徐保兒是不擔心的。

但是此刻他有些擔心了。

無他,他也看出來。郭桓案牽扯太大了。是一個大窩案,估計整個杭州城的官員,乃至浙江省上至布政使,下到知縣都在這一張大網之中,甚至還有地方士紳,乃至中樞的一些官員。

遇見危險的可能就更大了。

甚至徐保兒不擔心郭桓派人來殺何夕,他擔心郭桓身後的一些人,將郭桓當成棄子。讓郭桓承受刺殺欽差的罪名。他們想要的僅僅是朝廷不再查下去。

何夕其實並不擔心這個。因為人與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在何夕看來,朱元璋是何等人。談不上千古一帝,但也是數百年難得一見雄主。郭桓哪裡有這個膽量。不過,何夕也不想用自己的性命去看看郭桓膽量。

何夕說道:“好,嘉興這裡查的差不多了。我們去湖州。”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