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公務員> 第三十七章 鎖子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七章 鎖子甲 (2 / 3)

何夕說道:“正是。”

徐達將鎖子甲拿起來,掂量一下,隨即從身上拔出一柄匕首,猛地刺了上去,雖然這鎖子甲沒有支撐,立即變形。但是鋒利的匕首在鎖子甲上卻是寸步難行。

徐達說道:“不錯,是一件寶甲。只是和我之前看到的鎖子甲有些不一樣。”

何夕說道:“國公明鑑,這甲冑與西域鎖子甲不一樣,西域鎖子甲是打出來的。這個真是編出來的。”

“編出來的?”徐達有些不相信。

何夕說道:“太子,國公,諸位侯爺,可想看看,這甲冑是如何造出來的?”

太子說道:“何弟,你就別賣關子了。”

何夕一揮手,立即有兩個工匠,將一個木架子拿了來,木架子並不高大。只有一尺寬,上面有一個鐵件好像中件有一個小眼。一個工匠將鋼錠固定好圍子,開始轉動手柄操作。不過一會兒,一根鐵絲,不,鋼絲被壓了出來。一會工夫,一根鋼絲就出來了。

如法炮製,片刻之間。一大把鋼絲就弄好了。

這個工匠立即開始編織了。一會工夫,這些鋼絲就編了一尺見方的甲冑。

徐達拿來一看,與之前的甲冑一比,果然一模一樣。

“這”徐達心中暗道:“幸虧何夕沒有生在亂世,否則一人可抵十萬大軍。”

鎖子甲並不是什麼稀罕甲冑,是從西域傳入的。元代的時候,蒙古貴人們都什麼喜歡。這甲冑最好的地方,就是輕便,可以穿在衣服裡面。而且防刀劍砍傷,防弓弩都很有用。

武俠小說之中,各種軟甲,都是以此為原型的。

但這甲冑也難以打造,之所以成為鎖子甲,其實就是因為,這甲冑就好像鎖鏈一般,用一個扁平的鐵環一環套一環,最後形成一個整體的。每一個鐵環都需要單獨打造,而鐵環越小,就越輕便。如此算來,一身甲冑,上面細小鐵環,數以千計。要一個個嚴絲合縫,一般鐵匠根本不能打出來。

這與其說是一件甲冑,不如說是藝術品。

而今,卻不一樣了。

這其實也是水錘工藝的副產品。

在設計水錘的時候,工匠們遇見一個問題。那就是水錘越重,鍛壓效果越好。但商議水錘越重,想要將水錘提起放下的繩索,與固定裝置,就越要堅固。

所以決定全部換成鐵件。

一些機械裝置,從木頭換成鐵的,也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繩索怎麼辦?

於是,何夕出了一個主意,用鐵索。

接下來根本不用何夕說了。在金銀飾品加工之中。拉絲器早就用了,將金銀拉成絲加工。但是在此之前,並沒有用到鐵器加工上,原因很簡單,鐵硬度強,延展性不好。熟鐵延展性好,但太軟,承受力不行。

而今用鋼,雖然在加工上比金銀要麻煩一些。但總體上已經能說不可能了。

於是工匠們連夜造了一臺拉絲器,在上面拉出鋼絲。然後數十根鋼絲編在一起,固定好,成為水錘上用的鋼索。這樣一來,才讓水錘有更大的壓力,三下兩下,就將甲片打好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