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夕隨即抽調一部分工匠在高爐邊開始修建水錘。
利用水力對大明工匠來說,是輕車熟路了。但是之前還沒有直接將水力用於機械加工。這就需要臨時有一些改動了。這都需要時間了。
何夕卻沒有去管這邊的事情,他依舊等待新高爐修建成功。
十日之後,新的高爐總算是完成了。
不過,比起之前的高爐要小了很多,大概有一人多高。不過風道鼓風機什麼都沒有減少。依舊上從上面投料,下面直接出鋼水,不夠投料,投入的不是鐵礦,而是生鐵了。
在何夕的注視之下,第二次實驗開始了。
本來何夕以為還是要一天一夜。但是到了下午時分,工匠們已經報告,可以出鋼水了。
這一次速度遠超預料之外。
更讓人何夕吃驚的是,太子殿下到了。
“太子殿下,你這麼來了。”何夕見到太子忽然來到,大吃一驚說道。
太子帶著一群侍從。說道:“何弟這幾日不在宮中,父皇一直唸叨你,這一段一直忙住南征之事,今日得空,自然要看看你。怎麼樣一切順利嗎?”
何夕說道:“太子殿下來得正好,這正好開爐了。”
太子看著小高爐,雖然有一段距離,但依然能感到一股熱浪撲來。將秋天變成了酷夏。說道:“那正好嗎?看看何弟你的成果。”
“開爐了”一聲吆喝,光著膀子,穿著牛犢短褲的工匠。用長長的鐵桿,對準了小高爐下面的出鋼口,狠狠地捅了下去,不過幾下,就將預留的口子開啟了。
通紅的鐵水從出鐵口洶湧而出。
鐵水從預留在地面上的通道,漸漸沉澱下來。
與此同時,有人推著小推車,從預留的小坡上,將一車一車的焦炭與生鐵推上爐口,然後小心翼翼地將物料從上面加入通紅的火爐之中。這也是一處關鍵的改進。
這種改進就是利用火爐的溫度,不住地投入物料,做到高爐二十四小時運轉。
極大地節約的燃料,提高了生產效率。除非高爐出現問題,需要維修,可以一直不停,甚至在現代鋼鐵企業是決計不能停電的。也是這樣的原因。無他,一旦停止加熱,鋼水就會凝固在鐵爐之中,將整個剛爐都破壞掉。
何夕其實不理解這些改進的意義,甚至不太理解這種高爐的技術要領。只是提出了提攜綱領的原理,然後激勵了工匠們的積極性。可以說對中國幾千年鍊鋼技術的整合。
就達到這樣的效果。
何夕沒有關注正在新增物料的工匠。而是看著凝固下來的一根根鋼錠。
太子沒有親自上手去檢視。而是微微一動。身邊一個侍衛上前,用兩塊還有餘溫的鋼錠,相互敲擊,聽聽聲響。隨即臉色微變。又將鋼錠放在一處土臺之上。一腿微微上前,一腿形成弓步。手按刀上。身形微微下蹲。似乎有一股力量從腳底迸射出來,傖啷一聲,腰刀出鞘,一刀斬下。先聽“崩”的一聲,隨即又聽見不住的“嗡嗡”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