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公務員> 第二十九章 煉焦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九章 煉焦 (3 / 3)

他本以為朱元璋,要問關於軍械的事情。但是到了之後,何夕才發現,朱元璋問的並不是這個。

何夕關於明朝歷史的手稿之中。密密麻麻的不知道寫了多少小字。似乎是因為何夕用金筆寫下的字本來就小,也或者是朱元璋不喜歡蠅頭小楷。朱元璋改用金筆朱墨批註。

裡面有很多問題,從明前期一直到後期。特別是後期君臣之間的爭鬥,嘉靖與各首輔之間的微妙關係,萬曆多年不上朝,還有三大案,東林黨,女真崛起等等。

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

而且問題很刁鑽。

很多都是從皇帝的視角出發,問得奇奇怪怪的。

這些問題,都是何夕回答不出來的。比如,隆慶皇帝,高拱,張居正,萬曆,李太后之間的關係。

抱歉,何夕哪裡知道,他們之間很多微妙關係。他僅僅是知道歷史給出的答案。關於過程有什麼,他也不知道。

何夕覺得,朱元璋的某些問題,除非是專精明史的大家。才不能解答。

同時,何夕也不得不承認朱元璋非同一般人,有著旺盛的求知慾,還有超強的學習能力,即便是五十多歲的人了,在學習的專注力上,也是一等一的。

只是讓何夕有些吃力。

朱元璋揉了揉眼睛,雖然點了十幾根蠟燭,但是能見度還是不高,時間長了。眼睛還是不舒服。

朱元璋說道:“今天的事情辦得怎麼樣?”

何夕這才鬆了一口氣,才將今天的事情向朱元璋進行一個彙報。

朱元璋沉吟片刻,說道:“你做這一件事情有沒有把握?”

何夕說道:“我只能說,方向是對的。能不能成功?就要看具體進展了。”

朱元璋說道:“朕還是有一些不明白的。鋼鐵有這麼重要嗎?朕自開國以來,每隔幾年,都要裁撤礦冶,一來數年開採,府庫充足。原不以此而累百姓。二來,這麼多鐵,也沒有用處。即便有再多鋼鐵又有什麼用處?”

何夕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說。

因為這是完全不同的治國思路。

在後世鋼鐵產量是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根本資料。但是在朱元璋這裡,鋼鐵數量毫無意義。甚至是多餘的。

何夕將自己代入朱元璋的角色,也發現了。在大明鐵的用處,是打造兵器。其他用處並不多,一點五萬噸鐵,決計是足夠了。更沒有其他用處了。真有那麼多用途的話,也不會存這麼多鐵。

何夕說道:“陛下是農家出身,當知道,其實天下百姓並不是都用鐵製農具。很多也用不起鐵質農具的。也只有一些富裕的地方才能用鐵質農具。如果天下都用鐵質農具,甚至更好地鋼製農具。百姓耕作是會是什麼樣子?”

“會是什麼樣子?”朱元璋一時間驚呆了。

這是何夕從朱元璋看出明顯的神情變化。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