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世春反駁說,研究證明,花和草其實並無色彩。所謂的紅與綠,都是光的波長、頻率作祟,綠光波長在500nm到560nm之間,波長超過605nm則是紅光。可見光之所以可見,色彩之所以有紅綠分歧,是因為光子轟擊到視網膜,引起了感光細胞內的感光色素光化學反應。簡單來說,我們覺得花紅草綠,不是因為花真的紅草真的綠,而是視網膜細胞因為花草的反射光而發生了光化學反應。”
“視網膜的光化學反應恆定不變嗎?”
“答案為否。”
“光的三原色概念,大家應該眾所周知。但是,光真有三原色嗎?答案也為否,光只有波長頻率之分,絕對沒有所謂的幾原色。光的三原色,準確應該說是人類肉眼的三原色,因為人只有三種視錐細胞,對黃綠光敏感的long視錐細胞,對綠光敏感的middle視錐細胞,對藍紫光敏感的short視錐細胞,所有才人為約束了光的三原色。”
“光的三原色,從來都不是物理原因,而是生物原因,純粹是以人類肉眼觀察世界。假如宇宙存在外星人,假如他們也是碳基生命,假如他們也有類似視網膜結構的眼睛,假如他們有兩種視錐細胞或四種細胞,他們對光的理解或許就是光的二原色或光的四原色了。”
“回到生物學,人類具有三種視錐細胞是否是命中註定的結果?”
“或許是,但更大機率不是。”
“眾所周知,爬行動物、鳥類、以及絕大多數真骨下綱的魚類都具有四種視錐細胞,它們能夠看到波長更短的紫外線。這三群動物的共同祖先,早在四億年前就擁有了四色視覺。這三群動物的共同祖先,恰巧也是我們人類的祖先。也即是說,人類生物學四億年前的祖先,其實是四色視覺動物。”
“人類源於哺乳動物,哺乳動物源於爬行動物。一個比較奇妙的事實,除了少數靈長目動物、袋鼠等有帶類動物,絕大多數的哺乳動物只有兩種視錐細胞,爬行動物進化到哺乳動物時,四色視覺變成了二色視覺,它們看不到紫外線,也看不到橙色和紅色。中間發生了什麼呢?”
“非常遺憾,我也不知道答案。”
“現在,地球生物進化史還處於初級階段,學界時常有一些顛覆性發現。譬如恐龍的形象,1996年遼西‘中華龍鳥’大發現,就徹底顛覆了槽齒類起源說。古生物學家近些年告訴我們,斯皮爾伯格主《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所描繪的某些恐龍形象,原來根本不是恐龍應該有的外貌。最近又有若干研究表明,廣為人知的白堊紀恐龍滅絕事件,或許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嚴重。究竟當年事實如何,恐怕還須學界研究者繼續努力調查。”
“今天,我只說目前的通俗公論。”
“哺乳動物為了躲避與恐龍的競爭,被迫挖洞穴居或者夜間捕獵。經過幾千萬年的進化,哺乳動物祖先慢慢失去其它兩種色覺,變成了現在的二色視覺。而我們人類更近的祖先,則是因為巧合發生了基因突變,才重新獲得第三種色覺。猿猴分野之後,猿類繼承了三色視覺;人猿分野之後,人類也繼承了三色視覺。”
“簡單來說,三色視覺並不是人類命中註定的結果,而是適者生存的演化結果。現在的紅綠色盲患者,在我看來,既是一種返祖現象,也是遇到新時代恐龍競爭時保證人類繼續遺傳下去的希望所在。”
“囉嗦好一陣光的三原色,主要想提醒大家兩點:第一點,紅和綠等顏色印象,是生物的主觀感覺,二色視覺動物、三色視覺動物、四色視覺動物眼中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第二點,三色視覺也並非理所當然的結果,如果又到了適者生存的時代,人類眼睛演化到二色視覺、四色視覺、五色視覺都是可以接受的。”
“傅世春唯心主義據此提出了相對唯心主義概念,三原色之類客觀規律其實人類‘唯心’‘自我’觀察的結果,所有以三原色基調描述的宇宙色彩都依附唯心觀察而存在。”
“大家或許會簡單反駁,說哺乳動物、爬行動物的眼睛也是客觀存在的規律。可惜,這樣的解釋無法駁倒傅世春唯心主義,因為傅世春已經強調人類肉眼之於客觀光色的差異是相對結果。如果非要糾結眼睛的物質第一性,傅世春唯心主義完全把話題扯到缸中之腦悖論。”
“談起傅世春唯心主義,並不是說我信仰唯心主義,也不是說盤陽大學推崇唯心主義。事實上,除了傅世春唯心主義,盤陽大學哲學院還有其它形形色色的理論,有人支援傅世春,更有人反對傅世春,且反對者的數量遠遠多於支持者。”
“我在這裡囉嗦傅世春唯心主義,是因為傅世春唯心主義是CR18專案組重要指導思想之一,CR18的核心機制幾乎全都依託傅世春唯心主義。闡述清楚了傅世春唯心主義的基本概念,大家才能真正理解CR18的工作原理和未來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