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家也是大地主,且宗族血親繁盛,可用之人極多。即使魏東生沒有囑咐,買家也要辭退或降職劉良根等家僕,換上自己的家僕。考慮吳家擔保的面子,考慮二百兩銀子間接僱傭費,買家欣然答諾。又因為地主階層向來厭惡背主家奴,買家更同仇敵愾語氣承諾:“賢弟放心,我定讓這惡奴後悔來到此世界。”
惡奴欺主之憂,就此了結。
魏東生無須浪費時間和劉良根勾心鬥角,就能借力買家之手狠狠教訓他一頓。
這種釜底抽薪策略,當然也有極壞的影響。
封建經濟體系下,土地既是財富的保證,也是社會地位的保證。有封地的貴族暫且不說,那些由舉子爬到高位的官員,其薪金和貪汙所得常常用以購買土地;海商或陸商賺到了錢,也在家鄉或常住地大量購置土地;即使升斗小民偶然有了浮財,他們也會購置土地。官職不能傳家,商業技能也難傳家,唯有這土地才是能夠世世代代傳承的財富。一句話,現實世界教科書批判的土地兼併現象,卻是此刻全民追捧的極致夢想。
這種輿論大背景下,購買土地者是興家的成功人士,賣出土地者則是敗家的不肖子孫。魏東生又是放棄國子監廕監監生功名,又是賣盡祖傳三百餘畝良田,可謂敗家敗到了極點。一時間,魏東生成了龍編府赫赫有名的敗家子。
敗家惡名遠揚同時,魏東生也漸漸成了嚮往大海的特例:有這麼一名廕監監生,他寧肯拋家棄業,也要駛向大海。
吳啟華順勢宣傳海洋的魅力和希望,間接令魏東生的越國遊學團副使地位越來越穩固。而春秋系商業領袖、魏夏開國皇帝、晉國國王等經歷鍛煉出來的管理能力,魏東生也能從容不迫完成越國遊學團副使的工作,快速成為越國遊學團真正意義的領導者。
北上越國之前,石堰、石樑兄弟突然拜訪魏東生。
與安所園宴會時相比,石堰、石樑兄弟憔悴很多,瞳孔裡塞滿不知所措的茫然。
兩兄弟緣何如此落魄,魏東生倒也有所耳聞。
首先,自以為監生功名易如探囊取物的石堰近期遭遇人生挫折,駭然以數十分之差落榜。話說,交趾藩國舉監考試有限繼承了魏東生制定的章程,主要考試儒學(文學)、算學(數學)、常識(文理大綜合)等三科。石堰、石樑兄弟生在官宦之家,儒學是其強項,常識也不弱,短板僅在算學。豈料,考試成績令石堰大失所望,強項儒學科目差點沒有及格,進而導致綜合成績名落孫山。
一次失誤不要緊,明年再考就是。
怎想,石堰父親又突然橫生變故,才做了一年知府,就被迫提前致仕。儘管石樑的廕監資格不會被取消,石家家勢卻從此一落千丈,石堰父親得罪的高官更壓得石堰、石樑兄弟喘不過來氣。只要那名高官繼續在朝,石堰、石樑兄弟的官宦之路肯定註定充滿坎坷。
石堰、石樑兄弟只能另尋出路。
石樑還好,且在國子監低調讀書四年,或許就能迎來轉機。
石堰的問題就大了。據說,石堰之所以在優勢科目失足,乃是因為主考官是那名高官的黨羽。如果當真如此,即使石堰明年再考,或許仍將被高官黨羽雞蛋裡挑骨頭,在面試環節肆意扣分。
未來被高官黨羽鎖死,石堰只好落寞改投吳家。
吳家與那名高官不對付,如果石樑能夠躲在吳家羽翼下,國子監四年生活和未來的官宦仕途才會有希望。但是,石堰父親這樣的小知府,石樑這樣的小監生,根本不可能被子爵吳家看在眼裡。想來想去,石堰決定參與吳啟華的越國遊學團計劃,並透過魏東生這條線結識吳啟華,然後犧牲自己成全石樑。心中有了決定,石堰的態度非常誠懇:“賢弟,拜託了。”
魏東生沒有拒絕石堰。
道不是魏東生對石堰有好感,或者他想努力地做好本職工作報答吳啟華。事實恰恰相反,魏東生看淡三百餘畝良田家業,也看淡吳啟華所代表的吳家家勢,更看淡越國遊學團副使這樣的臨時職位。石堰不願去越國留學,魏東生懶得強求他必須去;而如今石堰願意去越國留學,魏東生也不會故意設定障礙。魏東生如是回覆石堰:“我現在就把你加入遊學團名單。但是,能否得到吳啟華的重視,只能靠你自己。”
石堰已經非常滿意:“多謝賢弟照顧。”
誠如石樑當日所說,舉子既然憾然落榜,他們也不願半途改學不靠譜的航海。魏東生幫忙吳啟華在龍編府張羅許久,才有七名貧窮家庭出身的落榜舉子震撼魏東生棄絕功名、賣盡家業的果決,猶猶豫豫態度加入越國遊學團。如此,加上魏東生、石堰,越國遊學團才僅有9名合格留學生。吳啟華或許嫌棄9字,又臨時招聘三名底子較薄的讀書人,勉強湊成了總額12名留學生的越國遊學團。
12名留學生之中,石堰的能力素質僅次於魏東生。經過數日刻意討好,石堰如期成了吳啟華的左膀右臂之一,間接令弟弟石樑也搭上了吳家的便車。
如此熬到了預定日期,吳啟華攜魏東生、石堰等人登上一艘商船,楊帆駛向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