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重走未來路> 第094 念念不忘的政治鬥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94 念念不忘的政治鬥爭 (1 / 2)

第094念念不忘的政治鬥爭

計算機智慧生命是魏東生的底氣。

軟體與硬體齊頭並進發展,才能最最佳化利用計算機智慧生命優勢。

研究程式最佳化是軟體方向發展,晶片製造則屬於硬體方向的發展。為了把計算機智慧生命牢牢攥在手中,晶片製造等硬體行業,是魏東生必須踏足的領域。可惜,晶片製造的技術門檻和資金門檻都非常高。譬如晶圓廠,不僅核心技術被歐美層層封鎖,每次裝置更新的資金也動輒數十億數百億元,不是魏東生先前能夠窺視的。

然而,人的地位在動態變化。

發展到今日,特別是利用異構計算撬起超級計算機行業,魏東生已然可以涉及晶片設計行業。晶片設計行業資本門檻較低,最少不必費勁心思繞過歐美封鎖,耗費數十億數百億數千億投資晶圓廠建設。與此同時,它卻又處於晶片行業上游,譬如未來智慧手機領域較知名的蘋果、高通、華為海思,都是立足於晶片設計,把生產轉包給臺積電等代工廠。

魏東生也可先嚐試踏足晶片設計。

晶片設計的技術門檻其實也非常高,然而,計算機智慧生命恰恰是硬體與軟體的統一。於人類工程師而言非常繁瑣的細節,硬體描述語言編碼、模擬邏輯形式等各種驗證,在計算機智慧生命眼裡簡單到問它一加一等於幾。真正制約魏東生的,更多集中在佈局規劃、佈線、寄生引數提取、版圖物理驗證等後端流程。

超級計算機行業和晶片廠商密切相關,肖磊因之熟悉國內晶片設計行業的精英。魏東生走通景民強和肖磊的人際關係網,陸續聘用數十名晶片設計工程師。考慮經驗需要慢慢積累,智慧宇宙系列公司旗下的智慧宇宙積體電路設計公司,決定先拿MP3播放器的音訊解碼晶片等專案練兵。

魏東生習慣性利用計算機智慧生命入侵Pips、Sigmatel、Skylark、Atmel、華矽等同行,借鑑其各晶片核心技術資料,很快拼湊出兩三款MP3解碼晶片。如果一切順利,2004年4月底,智宇出品的第一款音訊解碼晶片就能交付代工工廠流片,7月底或8月底就能實現量產。組裝工廠屆時使用自家出品的音訊解碼晶片和主控晶片,或可一定程度降低成本,進而抵銷魏家莊分工廠的額外開支。

畢竟,MP3播放器的暴利時代尚未結束。

為了避免盤陽市等地方政府的眼紅,魏東生增設多家公司形式拆解利潤結構:晶片設計利潤劃歸智慧宇宙積體電路設計公司,MP3播放器利潤劃歸智慧宇宙科技公司,廠房等固定資產及生產線利潤劃歸新註冊的祝為科技公司。

新公司之所以命名為祝為,是因為魏媽姓祝,祝為即是為祝,這是一家為魏媽設立的公司。

這樣結構下,祝為公司成了一家利潤微薄的代工廠。魏家莊分工廠的地位更微乎其微,隨時可以裁撤,不怕盤陽市地方政府拿捏。

魏東生高屋建瓴規劃各家公司架構,而後派遣直屬員工監管、聘請職業經理負責祝為公司麾下各實體工廠的營建。魏爸對MP3播放器組裝工廠和晶片設計毫無概念,懵懂選擇相信魏東生。魏爸不懂公司經營,也不懂MP3技術,卻在力所能及範圍內為魏家莊分工廠盡一份力。考慮交通便利和水電等基礎設施的重要性,魏爸利用村支書兼村主任的權力及威望,把魏家莊村後臨近省道的原磚窯廠廢地廉價租給祝為公司。隨後,魏爸協調各方利益矛盾,努力把魏家莊分工廠藍圖變成現實。

智宇設計的利潤高於智宇科技,智宇科技的利潤高於祝為科技,祝為總部的利潤高於魏家莊分工廠。魏東生不可能為了小小一家分工廠而長時間留在魏家莊,就主要問題和魏爸達成共識之後,魏東生旋即返回燕京,繼續參與“寒武紀2004”超級計算機的研製。

回京第七日,魏東生的世界突然間喧譁起來。

因為時代週刊。

因為全球一百名最具影響力人物排行榜。

劉熾平昔日的小道訊息奇聞,如今正式得到證實。

2004年4月18日,時代週刊首次推出的“全球100名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魏東生赫然在列。這份榜單,華國國籍者僅有寥寥數人,姚明列入“Heroes&Icons”分類,四代目和吳女士列入“Leaders&Revolutionaries”分類,“Builders&Titans”分類下,只有魏東生一名華國人。以國家為單位,魏東生的影響力已經和姚明、四代目、吳女士並列。

具體到“Builders&Titans”分類,LeeScote是沃爾瑪首席執政官、CarlyFiorina是惠普首席執政官、MegVasella是諾華董事長兼首席執政官,以及蘋果的Stevejobs,榜單含金量十足,越發襯托魏東生的難得。

如果和姚明比,和四代目、吳女士比,職業性質天差地別,這種襯托有點兒不倫不類。而同榜單,特別是網際網路行業和廣義IT行業之間的同行比較,更能清醒襯托種子下載神器帶給世界的影響力。

這世界,行業越來越細分,業外人士很難明白業內工作的價值。這種情況下,業內同行的公論和知名媒體的報導,將會極大機率影響普通國民對某人的觀感和價值判斷。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