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換到今日情形,DG固然底蘊深厚,仿若西漢末年和東漢末年的群雄,能夠居高臨下挑選他們覺得優秀的人才。魏東生和春秋網路是剛入行的新兵,在豪強面前就像初出茅廬的魯肅,雖然位卑,卻也也不必非得投靠IDG為之效死。魏東生以“臣亦擇君”態度審視IDG送來的橄欖枝,雙方如果能談到一塊兒,自然萬事大吉;如果談不到一塊兒,最好還是不要勉強。
景民強對魏東生的選擇不置可否,僅留下一句保證:“如果有需要的地方,及時電話聯絡我。”
景民強初見魏東生,把他當作舊戀白狐嫻的情債;瞧見《十國春秋》雛形,景民強又把魏東生視作天賦少年。待看到魏東生熟練註冊春秋網路和春秋軟體兩家公司,並利用協議條約分出暫時難以準確界定價值的《十國春秋》版權,景民強再一次提高重視程度,將魏東生和其他創業者平等而視。
平等而視。
魏東生在景民強眼裡,只是一名合格的創業者。
然而,景民強萬萬沒有想到,魏東生竟然引來了風險投資商的注意,而且是投資界的大佬IDG。風險投資商都是一群無利不起早的禿鷹,魏東生的事業能被IDG看中,肯定是有希望為IDG帶來十倍乃至百倍的鉅額利潤。
景民強必須承認,自己看走眼了,魏東生比他想象的更加厲害。
景民強這些天正在南方奔波,無暇關注春秋網路和春秋軟體兩家公司。景民強靜下心來匯總春秋網路和春秋軟體資料,復又驚愕發現這段時間鬧騰的種子下載神器事件原來也是魏東生的傑作。
話說,種子下載神器是P2P技術的進階版本,超高下載速度的背後是華國主幹網路負擔壓力的快速增高。種子下載神器投放市場尚不到一月時間,可兩次話題事件,快速提高了它的市場佔有率。當種子下載神器市場佔有率高到一定程度,主幹網路的檔案交換系統的流量頓時大幅度增高。
華國網通和華國電信是基礎運營商,相繼敏銳發現P2P技術對網路基礎構造的負擔,內部漸漸泛起爭論:“禁止這項技術,維護現有網路的效率;還是提前最佳化基礎網路,為即將到來的P2P洪流做好準備?”
因為時間尚短,爭論尚留在基層,未曾擺到領導的桌面。
但是,景民強已經偶然間有些耳聞。
種子下載神器的檔案交換系統流量激增,壓力反饋到華國網通和華國電信這裡;IDG更盯上魏東生,追著送錢。這兩件事,有力地證明了魏東生的能力,令景民強不得不鄭重思考他與魏東生的這次合作。
景民強的心態改變,暫且說到這裡。
2003年1月15日,由陸斌奇領路,魏東生在一家會所裡如期見到楊飛。楊飛的旁邊,另有兩名青年,一人三十歲模樣,一人二十六七歲模樣。楊飛等三人顯然已經得到魏東生的簡單資料,“魏總果然年輕到令人無法相信啊”等皮驚肉不驚的讚歎數聲之後,楊飛向魏東生和陸斌奇介紹身邊的兩人:“這位是剛從美國歸來的鄒勝龍,這位是百度高階技術經理程浩。”
互相道了聲好,再客套一會兒,話題開始深入。
楊飛主導氣氛,主動為鄒勝龍和魏東生搭話:“鄒勝龍先生歸國創業前,仔細分析網際網路生態,敏銳覺察下載工具市場沒有殺手級產品,遂想在這一塊做出事業。說起來也巧,春秋軟體未釋出種子下載神器之前,鄒勝龍先生也在嘗試研發一款基於P2P技術的下載軟體。你們倆英雄所見略同,應該有一些共同話題。”
鄒勝龍。
下載軟體。
兩個關鍵詞疊加一起,魏東生突然泛起淡忘多年的記憶:這位鄒勝龍和程浩,應該是下載軟體迅雷的創始人吧。
迅雷之所以後來居上搶灘下載工具市場領袖,正是依賴於P2P技術和P2SP技術的推廣。魏東生先前調查各下載工具的市場份額,不曾發現迅雷的存在痕跡,應該是因為鄒勝龍和程浩尚未正式推出迅雷。這樣說起來,魏東生推出種子下載神器,豈不是搶了鄒勝龍和程浩的創業快車道?
事實正是這樣。
2002年底,鄒勝龍剛說服他在美國杜克大學的校友程浩一起創業。程浩在百度工作,時常看見李彥宏普通人姿態,漸漸有了野心:“李彥宏並無家世背景,尚能開創一番事業,我為什麼不能試試呢?”
程浩甚至已經寫好了辭職信,日夜與鄒勝龍研究創業方向,討論殺入熱門的郵箱市場,還是保守求穩揮劍下載工具領域。結果,鄒勝龍和程浩還在猶豫創業方向,魏東生已經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推出種子下載神器,並利用兩次話題炒作,極短時間內圈下29.2%市場份額。
魏東生的成功,刺激到了鄒勝龍和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