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江一鳴收到了少爺的第二封來信,信上說胡總兵派了好幾波人出海,都是避著人悄悄行動。
他們的船隻在幾個海島停留徘徊,好像在找什麼東西。
海島?
距離泉州府幾百海里的海島上,好像有銀礦來著。
雖然大魏朝是歷史上沒有的朝代,但不代表距離泉州府幾百海里外的海島上沒有銀礦。
如果他的猜測沒有錯,楚王應該是從哪來得到訊息,知道海島上有銀礦,讓胡總兵派人暗中尋找,顯然楚王是想私吞銀礦,為他的奪嫡大業助力。
難怪上輩子楚王能贏,應該是真的找到了銀礦。
有錢就能招兵買馬,壯大實力。
而太子在京城受皇帝管束,皇帝年紀越大疑心越重,總覺得太子想篡位逼宮,後來已經糊塗到軟禁太子的地步。
太子黨殺的殺,貶的貶,抄家的抄家,太子左膀右臂皆被折斷,能鬥得過楚王才有鬼。
太子不能敗,太子敗宋家就要完蛋,宋家完蛋,江家也落不得好。
在宋飛麟穿越並和江一鳴老鄉見老鄉那一刻起,他們就註定綁在了一條船上。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江一鳴思索半晌,才開始動筆寫回信。
告訴少爺萬平縣對面的海島上很可能有銀礦,並附上一張福省和寶島的地圖。
地圖是某平臺下單買的,和大魏朝泉州府的海域地形不一定能對上。
現代地圖僅供參考,有總比沒有的好,借鑑一下嘛。
這事得先和傅夫子商量,讓傅夫子去勸說榮王,一定要搶在胡總兵的人前面找到銀礦。
不過楚王已知道海島上有銀礦,紙是包不住火的,屆時必定要上報朝廷,上達天聽。
不管怎樣總比銀礦被楚王私吞要好。
銀礦開採出來充實國庫。
如果太子順利繼位,國庫充盈,對太子對國家對天下都有利。
少爺第二天就收到了江一鳴的回信,看完信就把信燒了,地圖留下,隨後便去找傅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