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理喻,我罵了她一句,轉身就回古堡。
姚依容不折不饒的在後面追問我:“你說誰不可理喻呢。”
回到古堡的時候,大家的眼睛都注視到了我們這邊。
鄭陽澎的一下跳起來,惡狠狠的瞪著我,頗有護花使者的意味。
“依容,發生了什麼事了,是不是有人欺負你了。”鄭陽柔聲柔氣的問姚依容。
姚依容神色晦澀的搖了搖頭,說沒什麼。但誰都能感覺到,她在刻意的隱瞞著什麼。
不用想,她是不願意提起上次發生的事,雖然我和姚依容也清楚,其中只是一個誤會而已,但每一次提起,她就好像被踩著了尾巴的野貓,除了生氣,還是生氣。
我們雖然清楚,但外人並不清楚,以為我對姚依容心懷不軌的人大有人在。比如,周陽就是被謠言誤導的人之一。
即使坐下來之後很久,他的眼睛總是有意無意的瞪向我,眼神中流露出來的意思很明顯,除了挑釁,還是挑釁。
後來,他們玩起了一個遊戲,請筆仙。
筆仙這個遊戲,其實源自於中國最古老的巫術,扶乩術。乩是傳達神仙思想的筆,但神仙是不屑親手書寫的,所以藉助巫士或者道士的手,傳達他們的意思,在沙盤上書寫著天機。這就是扶乩,也有人叫扶箕。
古時候,將相王侯的府邸,都會供奉著一些會扶乩的術士或者道士,每當心中有疑惑,或是有不好的預兆出現時,總會請這些術士扶乩問上一把。這也致使江湖之中衍生了許多靠扶乩混吃混合的假乩童。借扶乩之術矇騙世人,達到自己斂財的目的。
雖說扶乩流傳至今,多數人對神明心存敬畏,但懷疑扶乩術是兒戲的,並非沒有。
在夷堅三志中,就清清楚楚的記載了一個乩仙被質疑的故事,這個故事的時間發生在宋朝
話說宋朝時有一道士,名為臥虎山人,曾於泰山上請仙降臨乩壇,眾人對他焚香頂禮,恭敬不已,期間有位書生倚案斜坐,嘲諷道:“扶乩不過是江湖術士練熟了手法,出來矇騙世人而已,哪有真仙天天聽人使喚,與凡人消遣的。
話剛說完,只見乩筆飛動,寫下一詩,詩云:“飛鳥驚秋不住啼,章臺回首柳悽悽,花開有約腸空斷,雲散無蹤夢亦迷。小立偷彈金屈戌,半酣笑勸玉東西,琵琶還似當年否,為問潯陽估客妻。”
書生讀完這一首詩,撲通一下跪倒在地上,不停的磕頭,求乩仙原諒。
原來此詩是書生數日前偷偷寄給一個曾相好的妓女的,如今這妓女已經從良,但書生對她念念不忘。說白了,這書生就是在勾引人家的老婆,淫人妻子。
書生磕頭道歉之後,乩仙又在紙上寫道:“此婦今已從良,你這是窺人閨閣,幸好此箋沒有寄到,否則麻煩就多了,我先前觀閻王殿的記錄,才得知了此詩。”片刻之後,乩仙又在紙上警醒道:“風流佳話,本是地獄根苗,業海洪波,還望回頭是岸、”書生至此,早已面無人色,哪還敢對這扶乩有半點質疑。
只不過,有名的東西往往喜歡被人利用,人也罷,物業罷,一個門派的名頭也罷,總有人大方的貿然頂替,以至於最後真假難分。有人憑真本事行事,也有人靠一把嘴騙喝騙吃。一番人云亦云完了,最後世人以偏概全,道士也就變成了騙子,扶乩也就變成了可笑的把戲。
只不過扶乩也好,遊戲也罷,都需要專業的法師道士才能做得。扶乩術,其實說白了就是一種開啟自己身體的竅門,然後讓鬼進入自己身體控制手寫字,古時候以此達到占卜的目的。但必須是由專業道士招到的,都是祖師陰神,而普通人招到的,卻都是在民間遊蕩的邪神惡鬼。
筆仙,碟仙這型別的遊戲,都是根據扶乩術的原理改編而來。其危險性自然是不用說了,若是真被你碰巧,請來了個“仙”那你請得來,也未必送的走。因為普通人請來的,根本就是孤魂野鬼,她替你問了事,你自然得還。好的呢,收些紙錢什麼的能送走。冤死的呢?則很有可能讓你當她的替身,你不死,她就不會走。
所以,我看到這些人玩起筆仙,第一個念頭就是制止他們。他們想怎麼死我無所謂,但是小夢雪在這裡,還有一個跟“夢”長得極其相似的青青在,我自然不能讓他們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