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一年張小開很忙碌。
大多數時候,他必須獨自煉製大量的「疏腹丹」。
因為綠蓑衣一族數以萬計,一趟外出動輒就是幾年。它們也需要使用「疏腹丹」定期調理身體,避免造成出血和內臟破裂。
作為族群首領,綠箭過來直接要求長期採購,它希望在今年內拿到1萬瓶。
每1爐煉丹最多隻能出1瓶6枚成丹。1年裡要完成1萬次的成功煉製,每天拉滿,那就是得搞出28爐。
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在張小開反覆解釋下,對方雖然很不高興,但最終還是同意減量到了1000瓶。即使如此,以張小開單槍匹馬的能力,也難以有什麼休息時間。
師姐沙慄雖然幫忙打下手,但她畢竟是個煉丹新人。這一行需要大量實操經驗養成,沙慄目前還無法進行關鍵的調藥和看爐。
好在綠蓑衣一族給出的酬勞也異常豐厚。它們不僅支付了大量海貝,還自帶了全能石和各種原材料,就是希望能提升煉丹效率。
張小開要什麼,綠蓑衣們當天就能搞來。
這一族群雖然在金丹國行事低調,但它們如今背靠一個龐大的組織【羽人自治會】,早就今非昔比。
綠箭給張小開帶來了一批深淵資深藥師和外籍煉丹師,就地建起了大型煉丹工坊。
張小開效仿古老的堯族人民紀念碑,將其取名為【堯族人民製藥工房】。
他開頭還猶豫,覺得這個名字有點太大了,不過綠箭卻認為沒問題。
師傅煉丹子也覺得不錯:“這個名字很響亮,大家都知道它是為了誰而煉製丹藥。很好。”
張小開只能去神殿祈禱堯神大人勿怪。
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惹來丹部制裁,製藥工房名義上隸屬於羽人自治會,這樣就不會受到當地金丹國的影響,獨立於傳統煉丹體系。
實際上,整個工房還是由張小開和沙慄負責,主要經營煉製「疏腹丹」和「大力丸」這兩種丹藥。
「疏腹丹」屬於對綠蓑衣一族的特供,是根據其特殊生理結構而研發的,無法應用於普通人。
「大力丸」經過琺琅瓶包裝後,透過羽人自治會進入了堯族各城市。
這一年裡發生了太多事,讓張小開應接不暇。
師傅卻依舊未變。
她頭頂丹爐,不斷試錯,思索,修正,累了的時候看看月亮,生活在一種讓人羨慕而敬佩的純粹之中。
張小開也正式開始推動煉丹工藝的改良。
動工之初,他非常忐忑。
他不過十六七歲的年紀,煉丹術的經驗在同齡人中算豐富的,但落在煉丹師行業裡卻不值一提。自己真的能做到這種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