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城戰略以彼此參觀交流作為基礎,不論派出沙行者還是邀兩國參與活動,都是在擴大堯族對外影響力,持續輻射兩大神國普通民眾。
陸堯的最終目的,是以文化為樞紐構建文明圈,讓幽鬼界和竹蘆國變成堯族世界外層的文化共同體。
稱號神明的玩法,通常是從上而下,控制神國核心的神明,從而達到對整個神國的統治與掌握。
這種辦法基於上層建築,稱號神明將眾神視若無須付出土地的封臣,簡單粗暴,扼住神明,就等於抓住了神國唯一的舵手。
陸堯的做法是既要拿捏上層眾神,也要進行普通人的文化融合。
這會繁瑣和緩慢很多,好處是穩定性極強,不會頭重腳輕。
追隨堯族腳步,幽鬼界和竹蘆國就會得到堯族引導,讓他們少走許多彎路,也有藉助先進文明迅速發展的機會。
為達到這背後的戰略目標,陸堯制定了一整套方針。
武道大會,讓超凡者切磋和驗證即戰能力,給兩國參與者展示自我的機會。
城市互訪,則是文化與技術層面的交流與學習。
以及最關鍵的一步。
“移民?”
布洛頭上亮起一個感嘆符:“你是說,讓幽鬼界的居民移居到沙城?”
“準確來說,是允許居民互相遷徙。”
斯萊莫德講道:“此前訪問沙城的幾位,殯毒、殯季以及蘆山與竹虎,要麼聰敏機靈,要麼堅韌頑強。這些品格都是我們堯族推崇的優良特質。”
“所以我就想,沙城是一個年輕的城市,原本就由來自各城市的堯族移居而來,為什麼不歡迎兩大神國的有志之士呢?只要在沙城勞動,就是沙城居民。”
“沙城不會強行要求更改信仰,這也算是這座城市的一點小小特權。”
這就是陸堯前面一系列鋪墊的最終目標。
吸納外來神國的移民。
最初,陸堯想的是抓一些竹人、殯族和蘆民進入堯族世界。只要經過堯族文明的洗禮,他們絕大多數很快就會融入。
玻圖帶領的帝國斥候小隊就是成功案例。
隨著兩大神國派出使者,訪問沙城後返回各國,帶給了兩國或明或暗的諸多變化。不論蘆民還是殯族,都展現出了他們在不同領域的智慧與才能。
陸堯漸漸轉變了思路。
建立一個穩定的外來人才吸納制度,會更加穩定而長久。
這才有了後來的使徒出使,乃至吸納優質移民。
最關鍵的是,這個方案兩個神國都無法拒絕。
不論是基於神明層面的恐懼和擔憂,還是對堯族文明先進技術和文化的渴求,祂們都將同意,也只能同意。
聽完斯萊莫德的話,布洛沉默了許久。
陸堯知道,他在等待幽鬼神的神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