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岐城外,小樹林中。
“蕭升,你說闡教效法天道,修的是無情之道,那我們截教呢?”石磯娘娘對蕭升剛才的話比較感興趣,回來後,又繼續和蕭升閒聊。
“師叔,我們截教雖然也順天應人,但有擷取一線生機之意。不管什麼時候,都會留有一線生機。
比如之前的殷郊和殷洪,如果他們是我截教門人,他們縱然犯了錯,但也不會死,截教會給他們一線生機。”
“這麼說的話,我截教修的是有情之道?”
“算是吧。”蕭升點頭認可。
“那老子師伯呢?他的人教修的什麼?”
“老子師祖,修的是忘情之道。”
“忘情之道?”石磯娘娘有些疑惑。
“對。忘情不是無情,也不是有情,他是澹化紅塵中的情誼,減少紅塵之氣對修士的侵染。
需有情時,情在那裡,不曾消失。
需無情時,已忘情,情不亂心鏡。”
“忘情之道不錯,吾等當向老子師伯學習。”
“是啊,師叔。其實在山中修煉久了,長時間不染紅塵,自然而然就忘情了。”
“徹底忘記便是無情,還是需要偶爾下山。”
“師叔,你說的對。”
…
且說汜水關韓榮,很快得知張山、殷郊兵敗身亡的訊息。
他再次急報朝歌。
紂王得到訊息大怒,急忙召集文武商議對策。
有中諫大夫李登,奏曰:“大王,臣薦三山關總兵洪錦。”
《封神演義》中,之前接替鄧九公,成為三山關總兵的是孔宣。
而現在,三山關大元戎張山死後,《封神演義》中說三山關總兵是洪錦,而孔宣變成了交代官。
這是沒看明白的地方。
“善!”紂王同意了李登推薦。
旨意被再次送往三山關。
這是第三次傳旨了。
第一次是鄧九公接旨。
第二次是張山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