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巷子的盡頭出去,是一條幹淨清澈的小河,清的一眼就可望到河底五顏六色、圓潤光滑的鵝卵石。小河對面山下的小房屋被太陽照射,茂密的老樹綠綠的,但卻籠罩著金色的光芒。山腳下是大片大片的梯田,大霧在田野裡遊走,好看極了。時近傍晚,灶煙從一個個門洞裡飄出來,像個巨大的冒煙的蜂窩。
“從未見過自己長大的城市還有這樣的風景……”,不染心中感嘆,看到燕西撿起一個石子,手腕一揚,拋向小河,接著他又撿起一個,用力,竟遠遠的拋在了河的對岸。她也一時興起,可無論怎樣努力,石子也無法超越這條河流,最遠也只是落在了河水中央。
不染憋嘴,踢了踢腳下的碎石,沿著河邊徑直走開了。
燕西追上他,笑道:“就知道你心裡有事,一個石子何必與它較勁。”
“誰說我心裡有事,我只是也想體會下你們的童年罷了……”
“難道你想體會在巷子里長大的童年?”
“在巷子裡無憂無慮的追逐打鬧、在小河邊玩耍,回家時再怎麼髒,怎麼晚,也不見怪……燕西,這樣的童年記憶,我真的好羨慕。”
燕西頓了頓,眼中有著明顯的探究,像是想從她臉上發掘一些真實的東西。眼前這個女孩,雖然他暗暗喜歡了一年多,可自從昨晚看到她那樣無助的哭後,他發現,自己其實還沒有真正走進她的內心,她的心事並不與他說,這彷彿是他走向她的一個障礙。
“關於昨晚,你不想同我說點什麼?”,燕西問。
“什麼?”,不染一驚,顯然沒明白對方所意。
下一刻,他伸手觸控了一下她的側臉,雖然只停留一會便放開。
安慰她:“盡力把石子丟擲去了,就別管它的去向了。”
這個理論挺新穎,她不禁好奇出處?燕西說,這是高中語文老師上課講的,說是一位名人的詩,只一句:我從地上撿起石子,拋了出去。當時老師也不懂這首詩的寓意,後來他領悟其義,並做了發揮:石子丟擲去時,盡心盡力,然後就順其自然,是遠,是近,是碰壁,是被風吹改變了軌跡都由不得你……
燕西又道,石子既丟擲了,就別試圖預測其軌跡或落點,傷神,也無關結局。
“盡力把石子丟擲去了,就別管它的去向了”,不染心中默唸了這句,突然覺得好有深意。人類的思維有時很奇妙,同一件事情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觀察,會取得完全不同看法,見解以及結果。所以,在同一種狀況下,有人悲傷,有人振作;有人沉入谷底,有人遇到轉機。我們需要不斷完善自己的思維習慣,
不染說:“燕西,你想知道什麼,我都可以告訴你。”
燕西沒有追問下去,也可以說是剋制。他知道她並不會真正想告知他什麼,其實,他也並非要她非說不可,他只是希望她開心,發自內心的開心,任何時候在他面前都無需掩飾自己的情緒。
她想問他什麼,但沒用吭聲。想起方才聽到外婆和燕媽的對話,感覺心臟就漏跳一拍。剛剛才走進她心裡的一個人,怎麼突然有種特別怕失去的感覺呢,她希望他好好的,身體好好的……
不染覺得難過,昨晚他一夜未眠,莫非是因為自己嗎?平時大而化之慣了,今天的情緒卻有些不知如何排解。看著面前的人,突然就有些委屈,最終將手探了出去,扯住他的衣角,將嘴唇貼了上去,也不管對方是不是願意,她一鼓作氣的探索。
夕陽的光線打在他的面頰上,讓原本英俊的輪廓看上去更加的細膩柔情,平日裡憂鬱的黑眸也更加的深不見底。燕西垂眸,左手拖住她下巴,右手掌心攬住優美的腰身,力度似有鼓勵之意。可她的唇只輕輕觸碰兩秒便分開。
貪念在一瞬間變得一發不受控制,尤其當撩撥之人是自己心念的物件時,淪陷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不染閉上眼攀上他的肩膀,心砰砰直跳,堪稱……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