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陵厚重的石門還沒關上,前來報喪的是齊皇后身邊的驚蟄姑姑,她當著百官的面跪在宣景帝面前,眼淚一顆顆落在地上。
宣景帝垂眸望著她,面色寡淡無緒,只回了句“朕知道了”,然後就開始吩咐各部門準備齊皇后大喪。
看到少年天子這樣的反應,百官面面相覷,心中五味雜陳,不管是先帝駕崩還是如今的繼後薨逝,陛下都冷淡得好似在看一場戲,彷彿那壓根就不是他親生的爹孃。
冷血成這樣,還真是,還真是……
驚蟄姑姑也感受到了少年皇帝語氣中的冷淡,她脊背僵了一僵,以前的大皇子、太子殿下,最是牽掛生母。曾經,曾經還被宋少爺教著在除夕夜包餃子親自送來給主子嘗。
那時候,不管皇上是什麼態度,殿下都一心向著主子。
可現在,聽到主子的死訊,陛下竟然半點反應都沒有,到底是為什麼?又是什麼時候變成了這樣?
難道那個位置,真的能讓人變得六親不認?
驚蟄姑姑想到主子死前吩咐她,將來要帶著繡冬和念春去御前侍奉,心中便默默嘆了一口氣。
“起來吧。”趙熙交代完齊皇后的後事,轉而看向驚蟄,“母后的後事,還得勞煩姑姑多費心。”
他只囑咐了這一句便帶著人離開皇陵。
驚蟄起身後,看著少年天子離開的方向,又是一嘆。
崔公公走過來,語氣中是說不出的欣慰,“陛下終於是長大了。”
驚蟄姑姑偏頭看他,目光復雜,“所謂的長大,就是讓他變得這般冷血?”
崔公公哼笑,“自古重情重義的帝王,不是被底下人算計就是被敵國侵襲,有幾個得了好下場?咱們這位新帝,他可以是個不孝的逆子,但必須是明君,這就夠了。”
驚蟄聽不懂這些,只是問:“所有人都走了,公公怎麼還不走?”
崔公公在旁邊的石墩上坐了下來,“咱家伺候了先帝幾十年,如今先人沒了,咱家捨不得先帝,就留在皇陵陪著他老人家。”
“你不去伺候陛下了?”驚蟄姑姑問。
“三寶那孩子機敏。”崔公公喟嘆,“有他在就夠了。”
說著,話鋒一轉,“倒是你,娘娘在世時常誇你行事謹慎,等娘娘後事了了,就回宮吧,陛下身邊需要一個驚蟄姑姑。”
……
帝后相繼離世,這在楚國曆史上,算是頭一例。
才剛操辦完先帝后事,以為可以鬆口氣的各部衙門又開始忙碌起來。
齊皇后的諡號是先帝給她定好的,明德,明德皇后,意在她肯追隨先帝而去便是識大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