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被晾到一邊的李禮,便偶爾悄悄伸出筷子夾一口肉,或者拿起酒杯和黃小敏碰一下,兩個人百無聊賴地不動聲色地消滅著餐桌上的飯菜。
不然乾坐著實在太無聊了。
大家看著劇本,各種笑聲不間斷地響了起來,有輕微盪漾的笑容,有哈哈大笑,還有垂足大笑的,大家的表情已經證明了一件事情——這個劇本起碼是讓人輕鬆娛樂的。
李禮這部名為《X》的劇本,借鑑了前世《烏龍山伯爵》《甜鹹配》等多部話劇以及優秀的喜劇作品,並做了大量的改編,填充了很多自己的奇思妙想。
如果在前世的話,話劇觀眾們會看到一些其他作品的影子,不過在這一世卻是完全嶄新的作品。
其實李禮完全可以偷懶的。
這一世沒有《茶館》,李禮可以直接抄過來;
這一世也沒有《屈原》,李禮也可以照抄;
這一世沒有《白毛女》《於無聲處》《傾城之戀》等等,李禮都可以照抄。
是不是都很經典,是不是都是耳聞能詳?
不過,且不說李禮應不應該偷這個懶,首先一個現實問題擺在面前——這些作品在這個時空裡會有市場麼?
像這一世存在的經典話劇《雷雨》,之所以還能做到全國巡演並觀眾絡繹不絕,那是因為所有民眾都知道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名聲實在太響亮了!
就像很多沒看過《泰坦尼克號》的觀眾,當走進影院看到重映資訊的時候,還是願意走進影廳瞻仰一下。
經典永流傳,為什麼永流傳?往往是因為“經典”這二字的標籤,未必代表這部時隔多年的作品還能滿足觀眾們的心裡期望。
我國經典話劇當然是優秀的了,但未必能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
每一個年代都有一個年代的審美觀,這是無可厚非的,就像《紅樓夢》,都經典成什麼樣子了,如今又有幾個人通讀過原著?
如果李禮將前世的《茶館》《屈原》等照抄過來搬上話劇舞臺,當這些退去經典光環的作品和這一世的話劇作品PK的話,會因為與時代脫軌的問題,在話劇票房上慘敗。
這不是說前世經典話劇在藝術水平上有問題,就是一個時代審美傾向的問題。
有些人會說經典作品的核心是永遠不過時的,可關鍵是有多少觀眾願意分析你作品的核心?偽文青麼?
在這個時代,話劇首要的目標是什麼?是生存下去!是不被淘汰!是票房!
在話劇生死存亡之際,李禮想要做出的貢獻,不是拿出曲高和寡的《雷雨》級別的作品,而是能獲取票房的給大眾帶來觀看享受的作品。
李禮已經有所預料了,如果真把前世的經典話劇搬到這一世,那基本叫好不叫座,觀眾們都知道好,但就是不想看,是不是很尷尬個事兒?
這一世的話劇市場已經生死垂危了,華宣部提議的《雷雨》的全國巡演,其實大多數是走進校園,也賣不上票。
話劇市場是急需振興的,是急需能立即吸引觀眾興趣的作品。
所以,李禮汲取前世話劇的養料,重新改編創作了《X》,這是一部喜劇,當然在喜劇中揉進了對生活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