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呆滯了一瞬,誰也沒想到晏扶光會這麼說。
她粗魯無禮了嗎?沒有。
憤而怒斥了嗎?也沒有。
她用最得體的語言回答了記者的問題,也以最直接的方式回應了對方的不懷好意。
甚至《Closer》想以此做文章都不太好做,因為最後一句話總共沒幾個單詞,想發散思維都發散不了。
主持人接過話筒迅速控場,不過也因為這個意外插曲,共同訪問環節提前結束。
噱頭誰都想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對於熱點的渴望華爾納特和《Closer》是一樣的。
但製片方很清楚什麼時候該剎車,他們對於晏扶光的認知比這些唯恐天下不亂的媒體清晰得多。
從電影籌備到殺青再到後期宣傳,尤其還經歷過晏扶光意外昏迷後的博弈,這麼長時間足夠他們看清楚晏扶光不是個任人揉搓的軟柿子。
晏扶光能回答這個問題是出於禮貌教養,和對這場釋出會的尊重,但如果繼續有人不尊重她……
那明天《世界邊緣》一定會出現在娛樂新聞的頭版頭條上,但肯定不是華爾納特希望的那一種。
製片人林特·伍德很清楚這一點,所以授意主持人直接進入下一個流程。
因為剛才的插曲,進入單獨訪問環節後,晏扶光這邊媒體並不比約翰那邊少。
這種場面可不多見,話題滿滿的新人演員竟然能和商業片巨星平分秋色。
凱特也是在這時進入晏扶光的視線。
單獨訪問雖然名為“訪問”,但每家媒體都只有兩三分鐘的提問時間,但好處就是記者和受訪物件可以一對一交流。
因為名額有限,凱特早早地到晏扶光這邊排隊,群訪時來不及提問,現在是最後的機會。
但凱特並沒有如她期待地那樣放鬆下來。
她人生中第一次出外勤,受訪物件就在幾步之遙的地方,但隨著隊伍一點點縮短,她的緊張卻在加速放大。
凱特反覆默唸想問的問題,但大腦就像按了退格鍵一眼,每往前走一步,記憶力就衰退一點。
直到她前面只剩一個人的時候,腹稿已經忘得一乾二淨。
很快,凱特的前方再無阻礙,她和晏扶光之間的距離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