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棒球,之前的利普,瞭解得不多。
棒球在中國是一個絕對的小眾專案,在美國確實影響力僅次於橄欖球,比籃球還要盛行的運動。
利普之前就讀的貧民區公立中學,雖然垃圾,但是該有的運動隊全都有。
實際上,像棒球、橄欖球、籃球這些普及性非常高的運動專案,在美國社會底層的普及度,要高於富人階級。
因為富人階級更樂意接觸的運動專案,是比較高雅的馬術、高爾夫球、網球、帆船、賽艇等。
像棒球這樣職業化、市場化程度非常高的運動專案,是貧民區出身的孩子們的重要晉身階梯。
職業球員中,貧民出身的比例,是相當高的。
利普當然沒有往職業球員發展的意思,他也沒有這樣的天賦——就算有天賦,他現在也已經錯過訓練的最佳年齡了。
利普選擇棒球做自己大學期間的主選運動專案,除了籍此應付芝加哥大學的硬性規定,另外一個目的,就是藉此融入學校的兄弟會。
棒球隊雖然不是正兒八經的兄弟會,但是像這樣的集體性運動專案,凝聚力還是相當高的。
利普之所以能夠混得“派對小王子”的稱號,與他在棒球隊的鑽營有直接的關係。
學校範圍內那些層出不窮的各式派對,並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獲邀參加的,都需要有一個領路人。
像剛入校時,混入克莉絲所在的那個姐妹會的派對那樣的情況,只是偶然之下的個例。
棒球隊在芝加哥大學算不上是什麼明星球隊,但是受益於棒球的普及度,以及受歡迎程度,隊內還是很有幾位校內的風雲人物的。
例如,利普所在的棒球隊的頭號投手,就是堪比橄欖球隊四分衛的存在。
芝加哥大學的棒球隊和橄欖球隊,和其他所有地方一樣,都是水火不容、針鋒相對的死對頭。
芝加哥大學的橄欖球隊的水平,和棒球一樣,也不是很高,都在NCAA的第三檔次廝混。
兩個球隊的球員,參與這兩項運動,基本上都是出於愛好,沒有那些大學強隊那樣的,往職業化發展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