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還能記得董明珠?
多少人知道董明珠曾經是個風骨凜傲的女子,面對皇長孫的逼迫悍然跳湖以求自保,可以在沈皇后面前為了清白據理力爭,她也是個活色生香的女子,和芸芸眾生一樣,她有愛恨,有悲喜,她也會因為遭遇委屈浮躁憤怒,她有優長同樣也有不足,可普通人能夠得到諒解的缺點,發生在皇后身上就萬萬不得寬容。
不能有疏錯,不能懷妒嫉,甚至不能存抱怨,不能背叛不能冒犯,喜怒不
形於面,悲歡不露於行。
把自己活得不像個人,才能稱為一個合格的皇后。
而步步小心時時警慎,最美好的結局,也無非聖德太后的如今了,不知別人會如何認為,但春歸覺得這樣的人生其實是不幸的。
在她看來不管是聖德太后還是明珠,其實都是被命運給耽誤了,聖德太后窮盡心力才略微爭取得幾分自由,而明珠艱難的路程,其實還不算開始。
這其實是一條並無希望又充滿荊棘的,對於明珠而言,毫無趣味的道路。
春歸也不由找出了《榮枯鑑》,她看著那些文字,卻也覺得自己這樣的行為多少有點莫名其妙,她其實並不需要這些道理修身養性,而她的修身養性,著實對於明珠而言也沒有半點用處。
到底也不知道自己看進去了幾句道理,總之鬱悒的心情絲毫沒有好轉。
直到蘭庭回來,春歸當見趙都御眉心竟然也斂著鬱悒,才稍稍的把她自己的煩惱拋在一邊了。
春歸併不認為慈慶宮裡發生的這件事會讓蘭庭為難,她確定連太子,恐怕都不會把這件事用來和外臣商議。
“逕勿今日遇著了煩難事?”她問。
“也不能說煩難吧,就是一件蹊蹺事。”蘭庭拉了春歸往炕上坐,接過菊羞奉上的茶水,喝了一口才道:“還是施世叔,今日特意託我幫忙助他處理一件案子,說起來這案子其實無關王公貴族,是發生於市坊,原本兩日之前,就有一婦人尋至推官衙門報案,說她丈夫抱著出生尚未足月的兒子外出,結果一去不復返,這事兒原本不是順天府推官衙門應當受理,但施世叔這人,古道熱腸,看那婦人六神無主心急火燎,是以也沒往底下衙門推,親自陪著婦人往大興縣衙,交待大興縣令務必盡力尋回婦人的丈夫和小兒。”
“難道報官之後,這婦人的丈夫和孩子竟然仍舊沒有音訊?”
蘭庭頷首。
“且今日下晝,婦人丈夫的屍身被人發現,是京郊某處湖池,屍體已經泡脹,遇害應當便是在失蹤當日。”
既然是命案,那麼這回就是施推官的職責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