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復帝親自賜名秦王諳之長子,謂旼。
旼旼穆穆,乃指手足敬和,這表達了弘復帝的無限期望,而後帝又決意遷萬歲山宮苑靜養,允秦王諳常往侍疾。
萬歲山宮苑實則也在皇城禁苑之內,故而帝王的這回遷居並不需要勞師動眾,朝臣們自然也沒有反對的理由,也就唯有太子、蘭庭、春歸三人知道這是秦諳陰謀的第一步而已。
嬌杏仍回進功坊別苑牢牢盯緊鄭貴妃和吳氏。
一場風暴迫在眉睫,可皇城內外儼然海波不驚。
反而是慈慶宮裡先發生一件不吉的事體——明珠已經萬分小心了,奈何魏才人到底還是未能保住腹中胎兒,某日夜深,忽然小產,春歸聞訊後有些擔心魏才人是被喬氏算計,與易夫人一同入慈慶宮打問明白。
明珠也是滿面憔悴:“還是醫官按時診平安脈,才診出魏才人已有身孕,事實上魏才人自己都未察覺,是因為她那月竟還未斷葵水,雖說和尋常的小日子有差錯,魏才人自己也不在意,是以當診出有孕時才曉得竟然不是葵水,是胎孕不穩的疾症,醫官開了藥方調養了這些日子,到底也沒能保住。”
易夫人是經過生產的,對這些事也算有些瞭解,便道:“我生了明珠之後也又懷過一胎,同樣是胎孕不穩的症兆,本就甚難坐穩,後來也確實是小產了,聽魏才人這情況倒不像是被人動了手腳害得沒能保住胎孕,但上回我們聽瑤雪說魏才人似乎心中常覺驚悸,就不知是為哪般了。”
“她的性情原就內斂,幼年時有個跛腳道人看她面相,竟開口說她是個雖有富貴奈何早夭的命數,還說會累及父母家人,多得是父母高堂不聽信那跛腳道人的胡言亂語,沒把女兒送去別家寄養,魏才人大約十一二歲的年紀,原本父母有意給她先定一門親事,豈知尚未交換名帖,那小郎君竟然失足落水淹死了,男方便四處張揚說她命硬剋夫,魏才人為這些謗言困擾,心中鬱郁,後來因採選嫁入王府為了姬妾,她自己尋思應了跛腳道人說的‘雖有富貴’,便憂愁自己會命薄,剛診出有了身孕,她又做了個噩夢,夢見生產時難產而亡,且父母也被追究瞞報跛腳道人的讖言,太子怪罪魏家損及皇族子嗣,所以她心中才越感驚悸了,我日日安撫,好容易她才肯把這許多前因後果告訴我。”
“那喬才人可知魏才人這許多心事?”春歸問。
“早前魏才人因為心中驚悸對我說起這些事的時候,我還未察覺喬才人有那多居心,她也常陪著我去看望魏才人,甚至魏才人更加願意和她交心,所以當日也沒避著她。”明珠說這話時心裡很幾分慚愧,深覺自己沒用,要不是母親和春歸提醒,她根本就不提防喬氏。
“魏才人而今情緒如何?”春歸又問。
“倒是比前段時間平穩不少,雖也難過沒有保住腹中胎兒,無非自嘆是她自己命薄福淺罷了,我倒是覺著她到底是因為那個噩夢的緣故,害怕自己會亡於難產不提又將拖累父母,應了跛腳道人的讖言,現下小產了,反倒慶幸是破了讖。”
易夫人和春歸聽了這話都覺得魏才人這樣的心思怕有不妥,易夫人便提醒明珠:“咱們婦人家,其實都曉得子嗣的重要性,不過也難免有那些憂懼生產艱險的,我從前便有個手帕交,先有孕的時候就害怕生產時不順利,鬱積於心脾性大變,暴躁得像換了個人兒,我去看望她,都懷疑她突然患上了癔症。好在產子後慢慢好轉了,卻再也不肯懷胎,一直喝著避子湯,寧願給丈夫多納幾個好生養的妾室。總之這種情緒換作普通門第倒也不算什麼,不過魏才人是皇家婦,若因沒坐穩胎反而心感慶幸,輕易就能給她安上個大失賢惠甚至故意損折皇家子嗣的罪名。”
明珠聽了提醒也重視起來,只思慮著魏氏畢竟剛小產身體還沒有調養康復,倘若這時把這事的嚴重性告訴她,她原本心思就重,就怕越發驚懼反而不利於身體,便決定過些時日再特意叮囑。
怎知明珠這一猶豫,竟轉眼就釀成了一場禍端。
春歸聽說的時候,結果連明珠都被這場禍端牽連,被張太后叫去壽康宮訓斥了整整一個上晝,還是王太后聽說了趕去才替明珠解了圍,偏這日易夫人又因晉國公府另一件要緊事一時脫不開身,只好讓人請了春歸往慈慶宮去問個清楚,春歸趕到的時候,看瑤雪就立在明珠的寢臥外淌眼抹淚。
“姑太太可算來了。”瑤雪迎上,忍著哽咽福了福身,見左右並無旁人,竟一時忍不住抱怨:“太子妃今日可是受了大委屈,說起來這事兒和太子妃哪有絲毫幹聯?太子妃哪能料到魏才人竟會一時想不開……聖慈太后上晝時竟然訓斥太子妃蠢笨不堪,說太子妃根本沒有母儀天下的德望,要不是聖德太后及時趕到,恐怕連廢黜太子妃的話都當著宮人的面兒說了出口。”
春歸低聲道:“一貫是個穩重的,今日可也得先沉住氣,聖慈太后一時急躁才說出的氣話,太子妃不至放在心上,是太子妃身邊人,也莫要為太子妃委屈不平,太子妃的德望,兩宮太后其實心裡明白,皇貴妃心裡明白,太子殿下心裡更明白,快些去淨面吧,瞧臉上的胭脂都糊成一片了。”
她推開門,只見外間挨著窗的炕床上,明珠正坐著奮筆疾書,見她來了才擱筆想要起身相迎,春歸趕快兩步過去,她也不行禮,伸著脖子一看炕几上的宣紙,先就笑了:“明妹妹是靠默寫《榮枯鑑》靜心凝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