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首輔家的長孫媳> 第741章 詔獄“一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41章 詔獄“一遊” (1 / 2)

陶嘯深覺得這段時間異常的艱難。

因為顧濟滄是否東瀛細作一案錦衣衛竟然遲遲難有線索不說,甚至於顧濟滄的藏身之處他都一時難以察明確鑿,成國公府的探子,完全一無所獲。

陶嘯深也的確有無奈之處。

弘復帝的忌諱,從來都是皇室闔牆,所以便是信重陶嘯深,也從未授令錦衣衛在臨淄王府滲入暗探,直至這回太子上諫,弘復帝幾經猶豫才終於認同,但時日太短,難有成效確實符合情理,包括成國公府的暗探,雖久經潛伏,但突然授命便是此等機要之案,原本也不該立即便有確鑿訊息。

但機敏如陶嘯深,他其實已經察覺臨淄王薦舉孫崇葆,乃至於黑熊傷人、密雲大火兩起事件的不尋常了,情勢緊迫,他知道自己沒有那麼多時間摸探,如果殃亂髮生,事實真相就並不重要了。

從弘復帝下令錦衣衛聽從太子節制那日時起,對於陶嘯深而言就不再有第二立場,他必須保全的是東宮儲君,這既為主觀忠心,也符合客觀情勢。

孫崇葆所預言的大殃禍,在陶嘯深的知察中,十之八九和顧濟滄一案息息相關。

正焦灼於此一事件的毫無進展,怎知這日,線索竟然送上門來。

報訊的人是申長英,他急匆匆的跨進執事廳,一臉焦灼欲言又止的模樣已經顯明瞭是有要事相商,所以陶嘯深三言兩句對下屬交待完畢囑令,便和申長英密談。

“陶兄,我旗下千戶董貫檢,今日經線報生逮了個倭人,搜得他身上有封密信,經問,正是欲交送顧濟滄,不過那密信是用暗語書成,倭人咬定他也不知密信有何內容,而今董貫檢正對那倭人用刑,希望從他口中問出顧濟滄藏身何處,這件事我先報陶兄,由陶兄決奪是否當報殿下。”

陶嘯深聽後自然興奮,不過略一沉吟,深覺自己不便插手:“這回殿下交待錦衣衛察辦間細入潛要案,雖則授我主辦之權,不過我與申兄弟本是平級,實則並無統屬關係,既然這條線索乃申兄弟究拿,理當由申兄弟主決鞠審,我若干預,既為越權又為貪功,有違衛部內法。”

“陶兄,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是逼於無奈才爭取的這回協辦權,可不稀罕爭得功勞,且我根本也沒盡力,只是這董千戶,他是我岳丈的人手,所以不用我安排便盡職盡力……總之你我之間何必說貪功二字,我可不願被岳丈推上擂臺和陶兄你拼拳。”申長英一臉的苦惱,活脫恨不能將這燙手山竽拋交的模樣。

“申兄弟也說了,董貫檢是梁公的人手,聽受的是梁公差遣,那這件事我就更不便於插手了。”陶嘯深也十分堅決。

察明顧濟滄一案雖乃十萬火急,但並非只能由他一人主辦,指揮使梁師砦雖未得授令無權參審,但其女婿申長英作為協領,旗下如董貫檢等自然聽從申長英的節制,這乃錦衣衛部內成例,他若接手究察,務必需要先行審明董貫檢從何而得線報,但董貫檢卻並非他的部屬,當然不可能將暗線探人告知,內部一起爭執,反而會造成察辦延怠,這大大不利於及時究明案情。

申長英無法說服陶嘯深,愁眉苦臉的告辭了。

但他當然明白陶嘯深並非貪功之人,根本不可能接手他的部屬獲取的線索,這一趟無非是打消陶嘯深的疑慮,同時也能繼續麻痺太子黨營,他無意升遷的形象著實太過深入人心了,突然這般積極,就怕太子身邊智囊趙蘭庭會心生警防,而在此關鍵時刻,魏國公的計劃要繼續推展,就千萬不能打草驚蛇。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