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國公抬腳便走。
太子現已正式遷居慈慶宮,故而倒也不用宮裡宮外兩頭跑,而今弘復帝已經將多半的政務移交太子處斷,慈慶宮不乏接踵而至的官員,曹國公等了足有一個時辰,太子才抽出空閒見他。
聽曹國公賭咒發誓一番,太子才涼涼說到:“這麼說來,陰謀詭計都是陶氏在那兒一廂情願?張公是直到今日才明白再次被陶氏利用了?”
“太后娘娘是擔心與殿下從來不曾親近過,祖孫之間因為小人居中離間越發疏遠,本有想法接了皇孫殿下去壽康宮教養一段兒,可也想到殿下必定重視嫡長子,且太子妃的才德,也足夠教養皇孫殿下成材。又兼……陶氏花言巧語,偏說在太子府存在被人暗算之憂,難以安心養胎,娘娘以保全皇嗣血脈為重,才決定讓陶氏在壽康宮產子,當然……陶氏既說了願意讓她的子女承歡太后娘娘膝下的話,娘娘更感欣慰,可不曾有別的念頭啊……說句大實話,陶氏生子生女尚且未知呢,娘娘哪能想到這麼長遠。”
生子生女的確未知,但這和想沒想如此長遠可並不存在因果關聯,太子當然不會相信曹國公的辯解,不過,他當然會“接受”辯解。
於是曹國公夫人第二日就去了一趟壽康宮。
陶芳林已經將近臨產,這時候自然不會仍與聖慈太后寸步不離,且聽說來者是曹國公夫人,就更不覺有去“監看”的必要了,此時,她正靠在炕床上,半閉著眼養神。
苦心設定的珍瓏殺局,竟然仍未將春歸置之死地,不甘倒是其次,陶芳林更在意的是這局殺著究竟是怎麼被化解於無形?
心裡存在無數狐疑,卻又不能露出端倪,就更不說直接詢問聖慈太后了。
但陶芳林卻並不心虛。
顧氏縱便是僥倖破局,卻沒有任何憑據證實此局乃她所布,顧氏不是個蠢貨,當然不至於“血口噴人”,唯一擔心的事就是——聖慈太后把這事洩露出去,讓太子知聞這起風波原來是她“間接”造成。
陶芳林深深吸一口氣。
太子對顧氏,過於執迷,這樣的認知好比一盤餿臭的爛肉,擺在她的眼前,讓她噁心犯嘔,讓她恨不能將爛肉一般的顧氏丟去豬圈狗舍。
還有更重要的是,顧濟滄!
那一世太子就是因為顧濟滄才中圈套,明明眼看就將登極九五,最終卻落得死於伏殺的下場!
不過應當還趕得及,待她產子之後,回到慈慶宮還來得及阻止陰謀,並建議太子將計就計把所有隱患都斬草除根,如此就能立下大功,雖說有董妃在,晉國公府未曾勢頹,一時間還無法母儀天下,不過這原本就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做不到速戰速決。
只要爭得夫人的名號,有朝一日太子克承大統,她就必然會據貴妃甚至皇貴妃之位!
若她這回一舉得子,身後還有壽康宮支援,就能在三宮六院有和董明珠平分秋色的資本,而唯一糟心的就是,怎麼才能把顧春歸這個賤人殺之而後快。
這個問題還沒有答案。
陶芳林就已經臨盆。
懷胎十月,一朝分娩,這是婦人最幸福也是最痛苦的時刻,陶芳林具備生子的經驗,但她仍然會心存憂懼,好在一切順利,她仍和前世一樣並沒有經受太大的險難,成功的……當宮人道出“恭喜才人喜得千金”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