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首輔家的長孫媳> 第665章 從此陌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65章 從此陌路 (2 / 2)

念頭一及此,便忍不住要確證,但陶芳林自然不會親口說出詆譭的話,飛快轉移了話題:“所以我只能勸慰李表姐,還是先忍一時氣辱,李大郎對再是涼薄,畢竟也不敢做把和離的長姐驅逐家門的惡行。”說完還長嘆一聲。

李琬琰頓時焦急:“我再留在李家,況怕是活不長久的……”

她要再留在安樂院,就算日後隨周王離開南京,她也必須隨家人回汾陽,為祖父、父親服喪,她的母親和大弟豈不有了名正言順的藉口阻止她往京城?況怕就算除服後,也連大門都不再讓出,縱然趙府的太夫人還記得應諾,母親一口拒絕了太夫人也沒有強行把她納入太師府的道理。

所以李琬琰才非要和家人絕裂,逼得家人將她驅逐除族,她才能自己作主婚嫁。

但這些話是不好和外人直言的。

李琬琰哭得就更淒涼了:“我也不再瞞著才人,我那大弟李牧著實是個狼心狗肺的東西,為了榮華富貴就敢昧著良心不擇手段,才人也看在眼裡了,顧春歸根本不贊成我和離,是因她認為李家出了個和離婦會對她的聲名有損,李牧而今是一門心思巴結

顧春歸,他根本就容不下我繼續活著。

過去有祖父和父親在,李牧還會心存顧忌,如今兩位親長已經被顧春歸害死了,李牧作為長子,家事還不由他說了算?我母親偏又是個糊塗的,刻守著夫死從子的教條,根本就不想也不能夠保我。

我也不願為難才人,只是……我在太師府的時候,看得出江太夫人是個善心人兒,而今我走投無路,也唯有相求著太夫人收容了,我手上也還有些微薄積蓄,回京的盤纏不用發愁,只我一個婦道人家,南京離京城又是山長水遠,唯有相求著才人安排靠得住的人送我回京。”

陶才人終於恍然大悟了。

難怪李氏好端端的堅持要和丈夫和離呢,感情打的是給趙蘭庭做妾的主意?她也真夠不自量力的,不過,李氏犯蠢有犯蠢的好處,白白送上前來給她利用,她若不成豈不可惜?

所以這晚,陶芳林便把李氏的請求告訴了周王:“這婦人說得雖是假話,把她所有的血緣至親都一口氣詆譭中傷,卻也能看出她一心要進太師府為妾的決心,真要把她強行留在安樂院,指不定她還會鬧出多大風波呢,顧宜人是勢必不會容李氏這一人,有損外家的名聲門風,所以妾身是想,不如先成了李氏,也算斷絕一個隱患。”

這話聽來雖是為了春歸和其外家著想,但陶芳林的言外之意可沒有這樣的善良。

她也是看出了周王對春歸的企圖心不死,那麼把李氏送去給老太太“聚首”,說不定還真有機會讓趙蘭庭和顧春歸夫妻之間產生嫌隙,對於周王的企圖心有利無害。

周王一這回果然沒有再喝斥陶芳林“多事”,一番交待。

陶氏次日就找到了大舅母,把李氏那番話一字不漏說給了大舅母聽。

大舅母氣得臉色發青,對長女也徹底放棄治療了:“她這樣中傷她的尊長和手足,看來是鐵了心的要和家門絕裂了,我也留不住她,想來她的祖父和父親也不需要這樣的不孝子孫服喪,我這就寫封切結書,了斷李琬琰和汾陽李家的干係,陶才人幫不幫她,陶才人自個兒看著辦吧。”

到底是讓李琬琰如願以償了。

大舅母見都不願再長女一面,倒是李牧藉著給予切結書的時機,和他的長姐進行了最後的談話。

“大姐可得考慮好了,一旦收下這封切結書,與母親,與我,與汾陽李門所有人便是如同陌路,從此生死各不相干,榮辱各安其命。”

李琬琰毫不猶豫就收下了那封切結書:“我只恨我早沒有痛下決心。”

李牧冷冷的看著李琬琰:“這樣無情無義,我還得顧及畢竟和曾經為血親手足,聽好,我最後一件為著想的事,便是倘若日後有人問起,我會承認是因執意和馬世兄和離,汾陽李才將驅逐除籍,只要信任的陶才人不四處張揚,我李牧絕對不會聲張為了那見不得人的心思,誣謗親長手足的惡行,李琬琰,望今後好自為之。”

而周王也把這件事,理所當然的告訴了蘭庭。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