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首輔家的長孫媳> 第484章 點名探問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84章 點名探問 (2 / 2)

於是魏國公鄭秀就成了弘復帝第一個召見的外臣。

他仍如往常一般灑灑落落,獲允落座時也照舊坐得吊兒郎當,聽聞弘復帝詢問,一口便承認了:“太孫這回可是犯了大忌,微臣也難免猜度了一下,以為皇上怕是難以寬赦太孫所犯的罪行了,故而便也操了操心,替皇上思謀了一回若然太孫被廢,幾位皇子有誰能夠擔當大任。”

“林英以為秦王堪當大任?”弘復帝也不再與鄭秀兜圈子。

“倘若太孫被廢,皇上考慮立長,那麼齊王登儲便毫無爭議,不過微臣大膽揣摩皇上的心思,既然能夠痛下決心廢嫡長孫儲位,那麼必是打算立賢,在臣看來,秦王心性仁厚一面與皇上最為近似,又秦王這些年來並沒有串聯黨徒擴充人勢,對於太孫從不懷不臣之心,秦王之所諫言廢儲,是確然怨憤太孫著實辜負了皇上的寄望,擔憂儲君失德,人心動盪會生變亂,他行事前的確與微臣先行商議,擔憂的是連累了貴妃與微臣,不過微臣並未阻止秦王的諫言。”

“怎麼林英不曾想過輔佐八郎登儲?”

鄭秀嘆一聲氣,緩緩搖了搖頭:“一個太孫已讓皇上勞心勞力,又怎會再擇幼子為儲?承恩伯乃痴心妄想,微臣可沒有如此糊塗。皇上,微臣早便不願涉深朝政,不過眼看儲位將有變爭,臣不得不為日後考慮,也料到在此緊要關頭,皇上必然也不能再容臣繼續遊手好閒下去,臣

若諫立八皇子,不臣之心便如司馬昭當日,所以臣只能擇舉秦王。”

“愛卿難道就不曾考慮過周王?”

“臣著實不曾交熟周王,難知周王是否賢良,且周王既有晉國公府這門岳家,臣更不敢確信周王是否早對儲位懷有企圖,若貿然擇舉,皇上便會動疑,臣全賴皇上多年信任才能安享富貴,在此風聲鶴唳之時,不敢不謹慎為重。”

“林英就當真不曾對儲君早懷異意?”

鄭秀攤攤手:“皇上若然懷疑微臣居心不良,臣甘領罪責,秦王也只好自認倒黴,誰讓他喊了微臣多年舅父呢?不過微臣還是那兩件請求,舍妹那頭腦萬萬不至於牽涉謀儲,否則多年行事也不至於如此張狂,望皇上還能容她在宮裡錦衣玉食;微臣擇中的流放地是嶺南,望皇上圈禁歸圈禁,莫讓微臣飽受寒苦飢勞,便是不能再享山珍海味,尚有一日三餐果腹。”

弘復帝把鄭秀盯了好一陣,極其頭痛的揮手讓他告退,此時他身邊也沒有別人商量,只好問高得宜:“宜公看來,魏國公是否表裡如一。”

“不好說。”高得宜深知情勢緊急,在此關頭自然直抒己見:“皇上這多年來對魏國公並未動疑,只是當任往復事件才有所關注,魏國公又的確與不少勳貴仕林皆有來往,倘若儲位一直不生變改,魏國公又當真不涉政局,那便是性情使然才廣為交遊,暗下未懷不軌。可魏國公此時也已然諫言廢儲,且顯明擇舉秦王……要麼就是真如今日所言,要麼……魏國公亦如高瓊、江琛之流,早有企圖以外戚之重權頃朝野。真如後者,魏國公就是明面一套暗中一套,真正輔助者必為八皇子。”

弘復帝長嘆一聲:“朕還未決意廢儲,就有這麼多人都摁捺不住了,如今滿朝文武竟沒幾個朕真正能夠毫無保留相信之人,太孫已是辜負了朕對他的寄望,朕更擔心的是皇族天家手足闔牆、骨肉相殘!宜公,朕肩上的擔子真是太重太難了。”

高得宜也只能隨著一聲同情的長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