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娘娘在,老奴可不怕葬送性命,娘娘多大本事啊,論是先帝如何寵縱彭、申二妃,只要娘娘想做成的事兒,總有辦法繞得先帝言聽計從,二妃覷覦後位多少年,都以為是易如反掌的事,結果呢?娘娘硬是沒讓她們得逞,連立儲的事先帝到底還是聽納了娘娘的建言,彭妃、申妃最終心灰意冷。”
“不提過去那些糟心事了,一輩子機關算盡無非為了活著,我這算什麼本事啊?我那時要是有小顧及你的一分剛強,敢為自己爭取,人生恐怕就是兩樣。”王太后唉嘆一聲兒,果然懶說當年:“到後來紆佩園鬧出事故,我看著皇后又犯糊塗,執意要包庇太孫把易夫人母女往絕路上逼,我就覺得腦仁像是被錐子往裡扎著疼,一時間也想不到什麼妥善辦法先平息這場事故,結果沒想到,小顧又再鋌身而出,且乾脆利落就理斷是非,我才真正對她刮目相看。”
“確是連老奴都沒想到,在那番情境下,顧娘子竟敢出頭拆穿太孫的謊言。”
“晉國公原本打算招蘭庭為孫婿的事,想來小沈早就對她暗示過,心眼稍小些的女子,不說忌恨吧,對明珠多少難擴音防芥蒂,晉國公府和小顧之間又沒有阿紀待她的恩義,這件事兒她大可
袖手旁觀,實在犯不著以身犯險,她之所以那樣做,就是為了打抱不平!同為女子,小顧不忍眼看明珠受此無錯之罪,這才仗義執言,你說說,這樣的胸襟和膽識,是不是多少男子都比不上?這世上不缺聰明機智的人,可既有智謀心中又懷俠義者就不多見了,小顧心裡乾淨透澈,從這點來說,明珠和她就是一樣的人兒,這兩個孩子我都實在喜歡,奈何被蘭庭先揀了個便宜去。”
蕭宮令詫異道:“娘娘莫不是擇中了顧娘子為孫媳婦?”
“什麼擇中不擇中,我還有得選擇麼?”王太后嘆息道:“人家已經是太師府的長孫媳了!”
蕭宮令忍不住笑道:“前不久娘娘還在慶幸,說軒翥堂總算有了樁好姻緣呢,轉眼兒竟又妒嫉起人家來。”
“我是必定不會看錯的,小六和小顧性情勢必相投。”
“這話娘娘可休再提了,六殿下和趙修撰本是知交好友……”
“我還不知道這理兒?無非就是跟你面前惋惜幾句罷了。”王太后呵呵笑道:“我是偏心,但良知沒偏,蘭庭雖說不是我的孫兒,他能娶著一個好媳婦我也是歡喜的,哪能還想著橫刀奪愛棒打鴛鴦,我還是個人不是了?”
沉吟一陣又道:“小五的婚事算是有著落了,明珠性情是板正些,不過她得易夫人親自教養,品行是無可挑剔的,她這樣的品性其實最適合皇室王公乃至大族高門的主母,我早說過她是太孫妃最合適不過的人選,但撇開這些,單論人品,太孫根本就配不上人家,所以這事我一直也不熱衷撮合,總覺得對不住明珠,是拿自家養廢了狗尾巴草去攀求晉國公府的牡丹花。”
蕭宮令:……
做為曾祖母,用狗尾巴草比方自家的曾孫兒彷彿有些不對,但蕭宮令卻一點都不想反駁太后娘娘,說句良心話,把太孫比方成狗尾巴草已經很寬容了,在蕭宮令看來太孫根本就是一坨牛糞,無論品行還是頭腦,居然連先帝都比不上,真可憐故太子這樣一位仁厚孝悌之君,唯一子嗣竟如此不肖,光肖太子妃高氏了。
“小五魯直,性子倔強,可品行端正,跟和嬪一樣,肚腸裡一點的彎拐都沒有,要論良配的話,小五可勝過太孫百倍了,和明珠更加般配。”王太后道:“其實為明珠考慮,太孫妃乃至日後母儀天下對她而言並不算最好的,反而不如做個閒散的遠離權謀的親王妃,就小五的脾性,雖然王府裡免不得有幾個姬妾,總不會讓明珠堵著糟心事,這樁姻緣對兩人都算合適。”
可讓王太后煩心的卻是另一個孫兒:“就剩小六的姻緣仍然沒有著落,我尋常問他,他也總不肯給我一句老實話,什麼天姿國色文武雙全的條件一聽就是信口胡說,就這兩個孩子的姻緣,我總想替他們找個情投意合的媳婦,偏就這樣艱難,如今一個能放心了,另一個還得讓我傷腦筋。”
看來看去就一個顧春歸最最合適當六孫媳了,偏偏被沈夫人先下手為強,王太后一想到六皇子的姻緣就實在忍不住扼腕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