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首輔家的長孫媳> 第128章 此山何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28章 此山何處 (1 / 2)

一秒記住【書迷樓 .org】,精彩無彈窗免費閱讀!

春歸這次回門並沒有預早知會華彬,是這日趕一大早出城,天方大亮,她就已經進了自家家門。華彬倒也並不覺得突然,不過意識到春歸應當是要動身入京了,這一別至少三載難見,他未免不捨憂慮。

又因春歸考慮著華彬日後少不得興老太爺和興老太太照看著些,雖說因為利益關係的必然,但禮儀情俗上仍然不能疏忽,故而春歸只是在家略坐了一陣,便和蘭庭一同去了族長家中拜會,午飯時就沒能脫身,便是連晚飯蘭庭也被殷勤相留,華彬還能找著藉口先走一步回家兄妹敘話。

春歸這回不僅帶著梅妒、菊羞,還把青萍、乘高兩個丫鬟帶著歸寧,她猜到華彬會先脫身,已是親自張羅著備好了一桌家常的飯菜,兄妹兩個都不能飲酒,只好用茶水相代,是日斜西山的時分,又有了涼風習習,不知捲來哪裡的野生桂花早發的香氣,也捲來炊煙柴火的氣息,好像日子亙久不變,讓人坐而恍惚。

有一錯覺是花籬小徑,攸然間就會有故去的親人緩步行來,於是談笑宴宴其樂融融。

再是明白流光拋人歲月難追的道理,不願讓回憶觸動哀思,但情境如斯,而記憶終究不隨人意,忍捺終究不同於忘卻。

只是誰也不提而已。

春歸嘮叨著華彬:“說了幾回去買幾個僕婢,莫為了省這些許開銷反而分耗了心力,因小失大的道理還用我來再三提醒?現如今哥哥身邊就跟著個僮僕,雖說看著也乖順,總不能指望他針鑿女紅。”

“我一人也不廢許多功夫,嬸孃照顧著四季衣著需不著再單廢個人。”華彬堅持把生母改稱“嬸孃”,也照舊是這套說辭對付,還忙著轉移話題:“我已經和柴嬸、柴生商量過了,他們會前往京城……妹妹先聽我說完一番意思!你是遠嫁,雖然妹夫品行兼優待你很是體貼,論來我也不應憂慮,可太師府畢竟是高門,裡頭的人事咱們都還摸不清,我如今在汾陽也難以照應,在京城咱們一個親友沒有,就怕萬一有什麼變故,照應不及。”

華彬生怕春歸過意不去,端著語重心長且不容置喙的架勢:“自從父親過世,柴生的課業雖就此耽擱下來,且他也沒有入仕的打算,但畢竟是受過經史詩書的教化,若只做一介鄉郊農夫未免惋惜。我已經籌集了一筆銀資,全權交託給他,待他到了京城看看是置商鋪又或田產,先在北平也奠定一份產業,安定好後再把柴嬸也接過去,既能擴增見識又不妨礙報償柴嬸的教養恩情,這可是兩全其美的事,我都已經和兩位說定了,妹妹若再推阻,反而會讓我落得言而無信,妹妹若惱,罵我兩句應該,但千萬不要再推辭了。”

話說得雖然不是太明,但春歸卻聽懂了言下之意。

她是高嫁又是遠嫁,華彬顯然是擔心她要萬一在太師府裡受到欺辱,雖說有宋媽媽一家靠得住的陪房,她們到底是僕婢,既沒法子替自己撐腰,興許連及時回報訊息都有難處。所以華彬才籌了銀資讓柴生去京城“創業”,千萬不能依附太師府——正所謂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受了人家的好處腰桿子自然沒法挺得那樣剛直,柴生只有自己在京城立住了腳跟,當春歸遭遇險難時,才可能及時的援助。

可華彬之所以沒和春歸商量便自作主張,就是擔心春歸會因連累柴嬸他們背井離鄉而過意不去。

“次前我在一本書裡看了兩個字謎,廢盡腦汁也猜不中謎底。”春歸忽而離題萬里。

華彬愕在了夕陽中,好一陣才問:“什麼謎題?”該有多難的謎題才能讓他家妹妹從一本正經的話題裡跑出千里之外?

“一個為子女雙全,一個為一日之夕。”

“如此簡單的謎面,好歹二字,哪裡能難得住妹妹?”

春歸呵呵笑道:“原來我在哥哥眼裡是識得好歹的。”

華彬這才醒悟過來春歸的用意,連連搖頭卻再也忍不住笑意:“轉眼都是出閣嫁作他人婦了,性情還像小時候一樣促狹。”

“人還沒老沉悶太早,那該有多無趣。”春歸唇紅齒白忽閃眼睫,一時間真如稚拙時的神態,越發讓華彬忍俊不住,別過臉去唇角直抽。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