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首輔家的長孫媳> 第30章 尹小妹說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0章 尹小妹說 (2 / 2)

喪事既已告終,春歸自是隨蘭庭回到州衙,她原本以為立即就要啟程往北平,沒想卻又耽擱了下來,這一段時間,蘭庭多在外衙,春歸原本不知他在料理些什麼事,不過有李氏的魂靈常常窺探,她不用向別人打聽,也心中瞭然。

這日李氏便又在誇讚:“那尹先生,連知州老爺都敬重著不敢怠慢,可我每常見姑爺和他相處,倒隨便得很,高興了便稱一聲仁兄,更多的時候,都是以字號相稱,尹先生非但不以為忤,對姑爺的敬畏,竟比對老爺還添不少,我聽他們議事,竟然是老爺的公務,都靠姑爺出謀劃策,老爺對此還樂見其成。”

春歸忍不住道:“阿孃,您確定沒有半點浮誇,說的都是事實?”

“你這孩子,竟連阿孃都不信任起來。”李氏十分不滿,飄浮起來,居高臨下的直視春歸:“我聽姑爺和尹先生議事,說什麼皇上對施良行顯然不滿,老爺在汾州的政績,就看能不能察出施良行的罪狀來,所以姑爺才寧願耽擱學業,這時候還留在汾陽,就是為了讓老爺在汾州站穩腳跟,先下一城,尹先生如何行事,都要先報姑爺認同,且姑爺還常常制定計劃,儼然對汾陽各大家族,各系黨派,都是心中有數,相比老爺,姑爺更像決策之人。”

阿孃說得有理有據,春歸也不得不信,但她深深以為,這件事也太不正常。

就算蘭庭資質奇佳,到底未曾考取功名,怎麼翁爹作為家主,作為太師府的繼承人嫡長子,反而還要依靠蘭庭這個甚至沒有及冠的少年人出謀劃策?可聯想到這段時間仔細觀察下來,的確參悟出沈夫人對蘭庭的態度,與其說是母慈子孝,不如說是母從子言,反而沈夫人對待翁爹的態度,相比蘭庭竟要隨便得多。

春歸再一次想起,當沈夫人小心翼翼詢問蘭庭,打算何時啟程回京,蘭庭回應“不急”二字時,沈夫人如釋重負喜笑顏開的情形,真是不能不詫異。

虧她當時還以為沈夫人是不捨得趙小六的緣故。

就在剛才,她陪著沈夫人一起用膳的時候,趙小六這熊孩子因為有婢女侍候,發脾氣摔了碗,說什麼就是因為餐桌邊圍著太多女人,惹得大哥哥都不願和他們一起吃飯了,硬是不讓婢女在側,非要沈夫人親自給他把湯裡的蔥花挑出來,把魚刺剔除乾淨的時候,沈夫人也摔了筷子,指著趙小六說“立馬給我滾回北平去,真是個魔障”。

春歸深深以為,沈夫人應當不會因為不捨和個魔障般的骨肉暫時分別,就對蘭庭“不急”的決定歡喜雀躍。

夫家很詭異,完全不符常情。

春歸不由惴惴。

她到底嫁了個什麼人呀?生父敬著,繼母畏著,同父異母的兄弟把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好像很恐怖的說。

於是到底忍不住,向尹小妹打聽,趙大爺“不好相與當心吃虧”的由來。

尹小妹確確長著一副直腸子,因著當時身邊,還沒有嫂嫂拘束告誡,一咕嚕就說了出來:“大奶奶怕還有所不知,大爺就是個神人,太師公在世的時候,對幾個老爺格外嚴厲,外人誇讚老爺們,太師公回回都是否定,這可不是故作謙虛,有回太師公一個門生,誇得太出格,太師公連門生都罵,卻偏偏把大爺,往高裡捧,那時還是先帝一朝,一回宮宴上,太師公竟然誇讚大爺有晏殊之才,先帝立召大爺當眾考較,以金烏為題,由百官輪留限韻,大爺當時還不比六爺現今的年齡,卻能口出華章,以此一題,作出數十首好詩。”

“後來大爺口乾舌躁,說不出話來,先帝以為是被考倒了,一問之下,才知大爺口乾,當即把大爺抱於膝上,讓人呈上茶水,大爺潤喉之後,又再口若懸河,佳句不斷,先帝當時就說,太師公一門又出宰輔之才!”

尹小妹說著說著自己也覺口乾,拿了茶盞,一口飲盡,把茶碗“砰”地一放,頗有說書人的架勢:“遍數古今,有幾個能在稚拙之年,得君帝如此誇讚?大爺才至學齡,今上就賜任皇子伴讀,北平那多名門子弟,皆以大爺為楷榜,大爺出個門,身後跟著一串儒生,好笑的是,後來居然還有紈絝追捧。”

春歸:……

原來沈夫人所言不虛呀,又難怪淑貞姐姐當時詛咒她,直稱趙大爺有龍陽之好。

這還真有招“龍陽”的體質。

不過這也是如今世道,閨秀們都鮮少出門,就算出門,怕也沒那自由和膽量圍觀風流才子,否則那些“龍陽”,怕都擠不進去了。

不由睱想“看殺衛玠”的場面,她家大爺是否還能如此施施然處變不驚,春歸忽然覺得還挺有意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