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率又派人來找華龍,華龍到後,顏率問:“華將軍,有個事我還真把握不了,所以又請你過來商議下。”
華龍說:“顏大夫,是關於那方面的。”
顏率說:“就是那個學術交流,這個度怎麼把握,到時候肯定有好多文人墨客,在這裡高談闊論,並對各國時事及君王大臣進行評論,就是這個評論的尺度怎麼把握,如果對我們周朝進行攻擊和詆譭,需不需要控制。”
華龍說:“這個還是不控制算了,如果不能讓大家暢所欲談,也吸引不到正真的人才。”
顏率說:“那些一天到晚高談闊論的,也不一定是正真的人才。”
華龍說:“我們只要製造出一種氛圍就可以了,總會有些真才實學的人過來。我們主要目的,是把這裡打造成天下的文化和學術交流中心,讓洛邑成為天下學者的嚮往,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
顏率說:“原來是這樣,我以為你是想從這裡收集一些兵家之類的人,幫忙打仗。”
華龍說:“真正的大兵家和大法家,幾百年才能出一個,我們也不做指望了。像齊國的管仲,就是千年難得一遇的人才,管仲對經濟、哲學、政治、軍事都很精通,就是齊王身邊小人太多,不然齊國實力會更加強大。”
顏率說:“華將軍說的對,如果齊國也有個項將軍這樣的人,和管仲配合的話,那早就天下無敵了。”
華龍說:“對,管仲的才能是無人能及的,就是齊王身邊的人才太少,什麼事都靠管仲一人。”
顏率說:“其實我認為華將軍懂得的知識不比管仲少。”
華龍說:“我可能懂得東西比他多,但沒有他博大精深。”華龍想:現在的知識,在我那個年代,網上一搜一大把,只是自己都沒有理解透徹。
華龍想到一件事,便說:“顏大夫,如果天下統一後,這個學術交流就不要了,不能讓人亂說話,以後就專心搞教育,培養人才。”
顏率說:“對,這就是華將軍所說的:亂世不拘一格,治世就要循規蹈矩。”
華龍和顏率聊完,又去仙之舞工地轉了一圈,然後和姬仙一起回軍營了。
第二天,燕國使者突然過來求見,項羽把大家都叫去了,燕國使者說:“項將軍,我燕王想與你一起合作,分南、北兩面同時攻打齊國,不知項將軍意向如何。”
項羽想:齊國實力強大,又剛與我們結盟,不宜攻打,想推脫,便說:“齊使,此事你應該問周王意見啊。”
燕國使者說:“我們已求見過周王,周王說,軍事一律由項將軍做主。”
項羽又說:“燕使,齊國有近60萬兵力,我們30萬不到,西南面又有強大的楚國,時刻需要提防,確實無力攻打。”
燕國使者說:“都說項將軍帶兵,10萬可以當20萬用,項將軍就帶個十幾萬人馬,從南面攻打齊國,我們燕國出兵30萬從北面攻打,齊國兩邊應戰,我們成功的機會很大。”
項羽說:“那都是世人謠傳,我項羽帶兵,同樣多的兵力硬拼,還有點把握,但是打攻城戰,我就不行了。”
燕國使者又說:“聽說項將軍,4萬打敗越軍20萬,這個怎麼可能是謠傳,再說項將軍前段時間還剛派人和燕國結盟。”
華龍插話說:“齊使,項將軍是位新起之秀,剛開始大家都瞧不起他,大意了,才吃了虧。項將軍打越王也只是偷襲成功,不是正面攻擊。其實燕國可以和晉國聯合,派重兵從北面大舉進攻齊國,效果可能更好些,到時候我們再派兵對齊國南面進行騷擾,拖住他們一部分兵力。”
燕國使者說:“燕王也想過和晉國一起攻打齊國,只是認為沒有南北兩面夾擊效果好。既然項將軍這樣說,我去回覆燕王,如果燕、晉兩國都從北面發兵攻打齊國後,還請項將軍從南面發兵拖住齊軍部分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