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又都說:“後一個好。”
華龍說:“所以戰爭的最高境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能透過政治手腕和策略讓對方投降的,是對天下蒼生的博愛。”
我們再來說說,非要發生戰爭的時候,應該怎麼打:
一、戰爭前的準備和籌劃:要了解敵我雙方的優勢和弱勢,並做出相應的計劃。
二、以智謀攻城:就是不要專用武力,而是採用各種手段使守敵投降。
三、瞭解客觀、穩定、易見等性質的因素:如戰鬥力的強弱、戰爭的物質準備。
四、瞭解和改善主觀、易變、帶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氣的勇怯。
五、要透過分散集結、包圍迂迴,造成預定會戰地點上的我強敵劣,以多勝少。
六、戰場的機動變化:就是如何“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奪取會戰的先機之利;將軍要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戰略戰術;要做好在行軍中宿營和敵情觀察。
七、地理位置觀察:不同的作戰地形及相應的戰術要求不同,依據“主客”形勢和深入敵方的程度等,劃分各種作戰環境及相應的戰術要求。
八、特殊戰法:比如火攻、水攻、間諜的配合使用。
大家聽了都默不作聲,項羽知道華龍這些知識,都是後人總結出來的,主要來自於孫子兵法,但就是自己從來不運用在戰場上。
王子、姬嫣他們都好像悟出了點東西出來,其他的都還不太理解,只有申由驚歎,說:“華將軍,說你以前沒有打過仗,我真不相信,你這些行軍打仗的韜略,我打了一輩子的仗都悟不出來,現在覺得輸在你們手裡都是種榮幸。”
華龍說:“申將軍,還要麻煩你後面根據實際經驗,把這些道理講給大家聽,讓大家好理解,我先講兩個我們一起打過的仗給大家聽下。”
“在周朝都城的時候,齊王帶二十萬人,我們就一萬多人,我們是在他看不起我們的情況下,設計讓他們幾萬精兵掉下我們坑裡,並殺了他幾萬人,再和他講和,齊王才退的兵。”
華龍接著說:“上次和申將軍打的時候,項大哥拼死衝開一條血路去擒鄭王,也是不想有更大犧牲,如果鄭王不死,我們會打到一方死完為止,那樣死的人太多了,贏的一方實力也大打折扣,贏得也沒有多大意義。”
這樣一說,大家好像理解些了。
華龍說:“再後面大家有什麼問題,問項將軍和申將軍吧,我的經驗只有這麼多了。”
項羽想:自己打的仗都是400多年後的,可不能在這裡說,於是便說:“我二弟已經說的相當全面了,我還不如他,我沒有什麼說的,大家可以問問申將軍,他沉穩細心。”
申由說:“我今天也獲益良多,也是來學習的,大家一起共同研究。”
王子說:“華將軍,內容說得太多了,我們也接受不了,我們現在先把這些道理體會下吧。”
姬嫣說:“大哥,是啊,這些不是一下子就能會的,就算理解了,還要學會實際運用,要透過不斷的實戰才能掌握。”
公主幹脆說:“這死流氓,說的我頭都暈了,我不學了,姬嫣姐姐,以後我們兩個一起,你出主意,我殺敵。”
姬嫣說:“好啊。”
公主說:“以後打仗,我們兩個要把這死流氓兩兄弟比下去,看他們兩還怎麼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