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卻也是陰晴不定。
遠空飄來了一層濃密的烏雲,一輪明月,慢慢消失在了漫天長河當中。如同趕赴一場久違的約定一般,清風掠過,淡淡雨絲從天空滑落,淅淅瀝瀝,冷冷清清,開封城中又是一片寂靜,雨聲漸漸清晰,深邃而悠遠。
清晨第一縷陽光慣空飄來,悠悠藍天,蒼茫了這片城池,大地一片溼潤,嫩綠的樹葉滴下了晶瑩的露珠,五彩的蝴蝶飛遍林間花圃,一往如初。大街上行人淅淅瀝瀝,往來奔走,彷彿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一樣。
今日便是皇帝的冊後大典,這份熱鬧不用提啦,一大早,四街十六坊都擠滿了人,有的是平民百姓,有的是特意趕來的各地商紳,也就是專程趕來看熱鬧的人,因為皇帝會攜帶皇后過正陽街,入宗廟告祭天地。
巳時末,午時初,皇宮外人聲鼎沸,一隊羽林衛手握彩旗,戰列宮門外,一直綿延到了護城河橋頭之上,兩隊軍士中間身著各色朝服的官員,以著蟒袍的王公和大科綾羅紫色袍衫的高階官員為首,分列左右四排,足有三百餘人之多,人人無不笑逐顏開,喜上眉梢。
這時城牆之上,又是一陣嘈雜的聲音,眾人抬頭往城牆上一看,只見一個太監硬從牆頭窄道闖過,快步上得城頭,背後還跟著一個披著黑紅披風的監門衛軍士,站在城門正上方,那太監一調聲,高呵道:“午時已到,陛下有旨,眾臣覲見!”
也不管地上有鳥糞還是有水漬泥坑,那三百大臣齊刷刷跪地叩首,山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那太監退去,滿朝文武大臣起身依次進入了皇宮正門,昂首挺胸,目空一切,徑直向內走去。
皇宮內有三級廣場,自上而下,寬大無比,鋪滿了青磚,極其規整。青灰石磚上站滿了文武百官,恭敬謙遜,宮侍殿軍林立,整齊劃一。
放眼望去,只見龍旗飄揚,鳳旗搖曳,一十八路彩旗,隨風舒展,三十二種樂音,悠揚飄遠。
篆龍刻虎的石階下,朝著玉德殿,百官齊刷刷躬身而立,四周各道那威風凜凜的千牛衛殿軍,左手握腰刀,右手舉各色龍旗,昂然聳立,好不威風。
“陛下駕到!”黃門侍郎一聲高吼,娓娓傳來,宮樂也隨之一變。
一駕由一十六人所抬的御攆,自西道乘風而來,絲帶飄飄,奇香嫋嫋。場中千百人,跪地山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友珪一步竄下轎來,眾人都在低頭叩首,並沒有注意,他邁開方步,悠悠走上臺階,
游龍戲鳳石階盡頭,是玉德殿,偌大的殿前,只有一張椅子,卻是盡顯輝煌*之意,長整一丈,宛如椅床,雕刻著各式龍鳳圖,上鋪黃褥紅墊,刺繡飛龍細鳳,兩柄扶手,刻倆金黃龍頭,象徵皇權,但其面目猙獰,看去凶煞之極。
千百人卻是還在低頭叩首,待到龍椅前三步處,他頓了一下,轉身正準備叫他們平身之時,忽的失聲“啊”了出來,他正前方,玉德殿左方殿道,赫然出現兩個男子,向他襲來。
正是方青朔,與其二師兄道禪。二人快步奔襲,朱友珪一聲喊叫,驚起了殿前禁衛軍,又聽二階太尉一聲“護駕”,
霎時間二人還未到朱友珪身邊,已然被圍,二人對視一眼,道禪躍身一揚,看似要直衝朱友珪,嚇得禁衛軍又向皇帝靠攏,只見他半空中一招“鯉魚打挺”,人未到,鏢先發,一出手便是三枚榆棕鏢,徑向皇帝飛去!
朱友珪驚魂甫定,見飛鏢連翩而來,忽然縱起用劍便格,本照他的武功,這幾支飛鏢,遠不能如此盡數擊落,但不知為何,他這一格,三枚飛鏢盡皆被擋。
在場的文武百官見皇帝如此行徑,都大惑不解,就在這時,方青朔二人,縱身一躍,騰空三丈,飄然而走,竟是毫無聲息,就似飛燕撲雪,泥牛入海一樣。那太尉這時已經擠到人堆前,突然振臂大呼一聲:“不要放走刺客!”
那些中丞、太師,監門禁衛軍閣領等一干人眾,便紛紛自班列中跳了出來,監門禁衛軍閣領眼見方青朔二人已然走遠,依舊衝著軍士喊道:“都瞎了?趕緊給我追!老子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監門禁衛軍悉數被派了出去,驚魂未定之際,那朱友珪對一旁宦官耳語了一番,那宦官露出一股詭異的笑,但轉瞬即逝,走到入群前喊道:“陛下有旨,監門衛緝拿刺客,冊後大典照常舉行!”
均王朱友貞對眼前這一幕全然沒有料到,面對著馮相疑惑的眼神,只是默默的搖了搖頭,但一看監門衛都被拍了出去,不由得心生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