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今日正是正月二十,冬日將過,早春到來的時節。
豫州穎川一郡,此時天氣,依舊頗為寒冷。
歷朝歷代,九州冬日,都是女子忙著紡織女紅,男子修築城池,河道,服徭役時候。
過年前後,對普通百姓來說,冬日勞作,比起春夏秋日,田間農耕,還要辛勞的多。
歷代因為繁重的徭役作亂,比起交納稅賦,還要多的多。
許昌周邊,穎河,沙河,都是有名河道。
穎川黃土肥沃,水網密佈,乃是重要原因!
除了此兩條河,許昌東麓的賈魯河,繞城南下,和胤水匯合的清異河,都是此城昌盛的保證。
清異河發源於始祖山,終年不凍,水產豐富,所產鯉魚,比起黃河鯉魚鮮美,也是不遑多讓,素來是世家高門的最愛!
此河繞著許昌城南十幾裡,和穎河交匯之地,方圓大約三十里的地方,土地最是肥沃!
許昌本地之人,對此地,有著春一斗,夏一斛的讚歎。
這三十里地種田,可謂輕巧至極,似乎把種子拋下,不用多管,夏秋時候,就必然能夠豐收。
今日,清異河邊,將近一萬民夫,沿著河道勞作,將清異河水,用筒車,引入四通八達的水渠中。
更有中護軍護衛的筒車,取清水至於高臺山崗間,再走竹道,送入許昌城中。
不論漢宮還是尋常坊市,如此一來,都能享用清水。
這自然是大漢司農,方廣方大同想處的取水之策,等同遠在千里之外的羅馬水渠,不過以竹木為主體,非石制罷了。
清異河和穎河交匯之地,除了是一城水利中樞外,更是方廣選好的紡織工坊營建之地。
少年兩世為人,自己記得,水力,是驅動工業的重要動力。
此地得天獨厚,可稱得豫州棋盤的眼位!
大漢暫時搞工業革,命,是不太可能,在司農兼許昌營建使方大人的指引下,做些造福萬民的便利之事,當是平常。
奇怪的是,今日聚集在此地的將近萬人民夫,都繞著最重要的二十里地,在勞作。最為重要之處,民夫們躲的遠遠的!
方廣看重的中樞之地,被一隊私兵護衛住,道路盡頭,車騎將軍董承的旗幟,迎著冬風飄蕩,很是威風的樣子。
二品車騎將軍,在朝中,可謂武將翹楚。
方廣不在,總管營建的石韜,並同許昌太守滿寵,不敢招惹董承,也只能任由漢獻帝的老丈人,畫地為己了。
原來董承看中此地,以女兒董婕妤,同修建田莊,同陛下夏日避暑為由,強佔了此地。
董家乃是靈帝母親的孃家,董卓當年進京,對老董一門都甚是客氣。
董承現在手中無權無兵,想著享受享受,那當是應該的。
如此重要一塊地,被此人把持在手中,整個許昌營建大局,都已然被破壞!
離著此時已經有幾分規模的宮闕數里之地,一個瘦弱的男子,站在齊腰深的河水中,大聲喊著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