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玄幻魔法>白林與金哥> 第一卷丨江是故鄉清 第七十一回:有人求福有人求死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卷丨江是故鄉清 第七十一回:有人求福有人求死 (1 / 2)

綠帶圍川回頭嶺,紅蕊燃山遊腳行。

午間,一個許久不見這般天真活潑的小女孩,坐在一條怪異的大魚背脊上,一邊搖頭晃腦,一邊兩隻小腳不停的踩著江水,手捧著隨手從江中採摘的紅花,開心的哼著不知是誰教的,或者是自己單純的就是高興隨便哼哼著什麼,身下,成群的虹鱗鱲也跟隨著小女孩的曲調,忽而成群相聚,忽而散落水林之中,好似也是開心歡悅的模樣。

回春月餘,東橋江沿岸,彷如被江水再次浣洗而新,枯萎的草木又重新煥發生機,只是早晚還微微有些秋後的那種寒意,顯得齊州與姜國的勃州很是不同,尤其是相比綠江的江水與沿岸分明,東橋江這裡,好似山嶺丘林都生於江中,沿岸的小徑完全都是山民們,憑兩隻腳硬生生遊踩而成,偶爾,會有支流分開兩山,從中穿出,只有此時此地,才有微微還算廣闊的原野,很多村落,也都聚落於此,很多屋舍,要麼半搭建在江水的林中,要麼半坐落在山嶺間,就著沖積而成的肥沃土地,合力耕種一些餬口的作物,亦或是捕些水鮮與野物。

好在,這裡沒有石國那樣的橫徵暴斂,無論是農夫還是山民,都無需擔心重重的苛捐雜稅或上繳糧食,只是進城以物換物或是賣些銀錢的時候,市官才會象徵性收些,基本就是幾個饃饃的錢。

阿樂手裡的紅花,此時隨著日頭向西慢慢偏轉,紅色的花蕊也開始變得橙紅微黃,這些生於東橋江中的虹鱗花,每年的春季,都會隨著日頭的起落,從紅到紫幻化出七種顏色,甚至有些天賦異稟的孩子言之鑿鑿是三十多種顏色,大人長輩們也只當是孩子的無忌童言。

此花,與其同名的虹鱗鱲一般,都只能生於長於東橋江,曾有豪紳貴族及其世家子想要移栽或是豢養,都以失敗告終,如此可見,天地自有其善養之性,並不為人所徒變。

一路划著木筏逆遊而上,梁宗麗的內心,從未如此的平靜,離開登天橋後,江水出奇的平靜和緩,甚至比自己從小生活的綠江和江西山周圍,還要靜謐致遠。

微笑著看向身旁的阿樂,時不時抬頭看向兩邊的景緻,最後鬱積在梁宗麗心中的那些不痛快彷彿也在天劫之後,終於蕩然而空。但是,待時趕到禾泰城,要不要見上一見泰王姜全奕,要不要打聽其他兩路蝴蜉軍的情況,要不要回到簸箕村?剛剛消失的近憂,又被莫名接憧而至的遠慮弄得眉頭緊蹙。

一顆滿頭披散著頭髮的“水怪”,突然從梁宗麗的木筏旁鑽了出來,愣是嚇得梁宗麗一個激靈,正要用木棍照那東西戳過去,只聽東野芝爽朗的笑聲傳來,梁宗麗哼了一聲,懶得搭理她,繼續支著木筏划著。

“喂,木頭梁,怎麼說,咱倆也是過了幾次命的交情了,你就對我和虹孃的事兒,久一點都不好奇嗎?”

“沒興趣,自然就不好奇。”

“呦呦呦,才多大的人,一副老氣橫秋的模樣。樂樂,看看你家樑子哥哥,是不是都可以當爺爺了?”

“我要是爺爺,你是什麼?乖孫女?”

“有本事,你跟我回到村子,當著我婆婆的面說一遍?”

“哼,好害怕。”

阿樂只是笑著看著兩人拌嘴,那日被梁宗麗丟在岸邊,阿樂還來不及擔心或是哭出聲,就發現原本昏暗的天空,很快就恢復晴明,恍恍惚惚的,自己好像看到一個人和身後的奇怪影子,把梁宗麗和東野芝放到她的身邊,然後慈藹的摸了摸自己的頭,轉眼就消失不見。

沒過一會,虹娘游過來,清楚的對阿樂說道,兩人沒什麼大礙,就是累的睡了過去,不要擔心,然後讓阿樂坐到自己的背上,圍著兩人不停在江中轉著圈,逗弄阿樂,讓小傢伙不必太擔心,同時,也是讓自己這次不同以往的登天蛻變,讓體內的靈炁好生運轉一番。

此時的虹娘,兩隻犄角愈發堅實挺拔,渾身的魚鱗已經全部褪去,繼而生出另一種魚甲,可以微微顫動,不用像以往那樣,只要掌握好要領,魚甲微顫就可以自如的優哉遊哉在江中。

那個拔掉牟四第強加於自己的鎖靈線,然後輕撫自己頭顱並灌注龐大靈炁的存在,虹娘只是有些猜測,但是不敢想,如果是真的,回到東野村告訴幾個長輩,相信婆婆他們都會瘋掉。

待梁宗麗和東野芝恢復如常後,三人一魚,就這樣慢悠悠的沿著東橋江逆遊而上。時而會有山民或農夫瞧見他們,起先都不當回事,但所有人在看過虹娘還有成群的虹鱗鱲後,無不俯身半跪祈禱,默唸著什麼。

而這時,虹娘也都會識趣的游到那些人的近前,象徵性的翻出江面,好似回應著他們的祈福與願景。

在齊州民間,一直有關於虹鱗鱲登天的老話與傳說,如果得幸遇見,那尾魚龍都會有求必應。其實,只不過是人族內心的一種寬慰,事成之人,也都是全靠自己的努力,跟虹鱗鱲的關係,真的不大。

每到這時,梁宗麗都會默默看著,曾幾何時,他也有過幾次這種念頭,而且特別的強烈,但是無人回應。如果彼時,有那麼一個人,哪怕是條魚,能夠現身並告訴他的願望都會實現,哪怕事後並沒有成真,自己也不會像後來那般難受和痛苦。

祈福過後,多數人,都會奉上些貢品,也就是些手中現獵的野物或者家中的細糧,而這時,東野芝都會作為“陪祀官”,樂呵呵的接過,正好一路省去了不少麻煩,不用展露自己拙劣的廚藝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