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說著,笑眯眯的拍了兩下李沐的肩膀,走到桌案邊,拿起毛筆,在蘭亭集序卷軸左邊的空白處,揮毫寫下了六個小字:天下第一行書。
然後拿出自己的印章,蓋章定論。
李沐看的目瞪口呆,這樣也行?
難道這六個字的天評,竟然是出自自己之口,然後由李隆基親筆書寫,等同於皇帝敕命,流傳千年?
李沐不知道後世流傳的蘭亭集序邊上,是不是真的有李隆基的題字。
乖乖,太猛了吧,以後說謊要當心。
李沐擦一把冷汗,這便宜佔的,同樣無處說理。
更讓李沐震驚的,是李隆基一手小楷,工整剛勁,功力並不輸給王羲之,張旭這些高手。
李隆基喜好詩詞文章,在書畫上的造詣更是深不可測,至於歌舞彈唱,更加有獨到的視野,和高超的欣賞品味。
徹頭徹尾一個資深文藝青年,還是大唐文化藝術踐行的典範,這些評價,拋給李隆基,不算過分。
李沐說道:“父皇,蘭亭集序雖好,孩兒覺得父皇的書法功力,並不遜於書聖,就這六個字,足以震撼天下,千古流傳。”
李隆基被李沐誇得,老臉微紅,疑惑的問道:“二十一,你真的看出了門道?朕的題字有那麼好嗎?”
李沐說道:“孩兒如實說話,並沒有添油加醋,誇大其詞,也許父皇的書法,比孩兒評說的還要厲害百倍。”
“哈哈哈,哈哈哈,二十一,我信你。”李隆基從來沒有如此開心過,平時王公大臣誇讚他如何如何,李隆基都當耳邊風,那些老東西,不外乎是討好諂媚。
二十一說話直接,有思想,有見地,李隆基這些日子,都看在眼裡,他相信李沐說的都是真話。
但是,李隆基並沒有罷手,拿著筆,繼續問道:“二十一,你的評價雖好,不過過於浮泛,你還能說的更具體一點,這些文字,好在何處?”
李沐靠近桌案,又煞有介事的看了一會,才說道:“父皇,就從第一個字說起,這個永字,聽說王羲之練習了幾十年。研究出了好幾種變化,堪稱書法練習的入門功夫,算是活教材也說的過去。”
“哦,你還懂這些,倒也新鮮,你繼續說。”李隆基聽得上癮。
李沐沒有退路,只能繼續賣弄:“說的具體一點,永字的變化,定義為永字八法,分別是側,勒,弩,趯,策,掠,啄,磔,學好了這八種方法,寫任何字都手到擒來。”
李隆基不停點頭,說道:“二十一,孺子可教,連永字八法你也懂,看來朕是忽視你了,以後有任何不懂的地方,隨時可以來問朕,不受任何規矩約束。”
李沐急忙謝恩,李隆基這是,給他開闢了一條高速的綠色通道,這份榮幸,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