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關同樣是京城的門戶,此關被破,預示著整個京師都將暴露在敵方的鐵蹄之下。
朱祁鈺為何不向此處曾兵,反而棄守呢?
這也正是紫荊關守將孫祥心中的疑惑,但是前來宣旨的特使可沒有說是為什麼,所以孫祥打死都不願棄守紫荊關,還大罵朝中大臣和新登基的皇帝都是腦子有病了才會允許下令放棄紫荊關。
罵歸罵,他也改變不了朱祁鈺的決定。
棄守紫荊關自然是朱祁鈺和于謙等人商量後作出的決定,這是一種策略。
也先大軍以騎兵為主,來無影去無蹤,一味的防守根本就不是辦法,只有將其集中一處,然後組織優勢兵力來個大團戰,能全滅對方最好,即便是不能全滅,大量殺傷對方的兵力,也能短暫的解決眼前的困局不是。
畢竟此時的大明耗不起,也拖不起。
於是,便有了紫荊關棄守這一幕。
之所以選擇紫荊關,而不是大同和宣府,則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一是因為歷史上也先就是從這裡強攻過來的,朱祁鈺為了讓歷史不至於因為自己的到來引發未來發生太多的偏離和改變,於是同樣選擇紫荊關作為也先大軍進攻京師的必經之地。
第二個原因則是前面也先接連在宣府和大同吃了虧,他自不會再回頭的。
所以,紫金冠如今是最好的選擇。
和歷史上不同,歷史上的紫金冠是被強攻佔下的,而今是主動棄守。
一個是被強攻而破,一個是自動棄守,其結果到底是不是如歷史上那般重現,就連朱祁鈺都心中沒底。
、、、、、、
也先的軍隊自然是十分強悍的,騎兵以猛虎下山之勢直撲紫荊關,幾乎就是半天的時間,先頭部隊便已經出現在了紫荊關前。
本以為會有一場惡仗要打的也先等人卻被眼前的一幕驚得目瞪口呆,不知所以。
大軍兵臨城下,出現在也先等人面前的不是曾經城門緊閉,大明軍將嚴陣以待的場面,而是城門大開,毫無防守,空無一人的紫荊關。
“這是什麼情況?”
眾人面面相覷,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這和預想的完全不一樣啊!前面宣府和大同即便是夾持皇帝也叫不開門。這裡倒好,本以為要費一番力氣,卻不想竟是如此場景。
“大帥,這是敵人的計策,目的是讓我們引入關內,然後埋伏的敵軍一同殺出,殺我們一個措手不及。”小太監喜寧獻媚似得對也先說道,並引經據典,說的頭頭是道。
可以說,明朝的宣德皇帝真是開了一個好頭,培養的太監也是很有本事的,一點也不輸給那些苦讀詩書十多年的狀元大儒們。
論計謀,甚至就連自予滿腹經綸的大儒都不遑多讓。
也先自然知道漢人的狡詐奸猾,不用喜寧提醒,面對空空如也、門戶大開的紫荊關他也不會輕舉妄動。
大軍紮下營盤,然後,也先下令,小股斥候深入關內探查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