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閣老是一名合格的政客,多年宦海生涯練就,無論是面對朝局動盪,還是家族危機,皆能夠化解。【全文字閱讀.】面對著家族後繼無人的境況,他既已想到了對策,又如何肯稍遇挫折輕易放棄。
無論周震夫婦如何反對,他卻不肯罷休,先後派了劉侍郎夫婦,以及鍾延年夫婦前來說合,還讓虞老夫人遣了婆子來請周夫人去說話,話裡話外都是讓周琪入宮的好處。
周夫人對別人家的女兒不客氣,但對自己的女兒卻著實疼愛,無論是母親還是親生姐姐跟mèi&nèi來勸,她都不為所動,說的急了便懟回去:“你們一個個都想讓我把親生骨肉送到宮裡去,怎麼不捨了自己的送進宮去?”
虞老夫人總共生了三個女兒,她們三姐妹早已成家,進宮直可以做蕭燁的母親,若說送女入宮那是笑話。劉夫人只育有兩子,站著說話腰不疼:“我若是生了女兒,只要父親肯開口,還能扶持孩子有個好的前程,我定然肯送進去的。&qu;
劉夫人有種奇怪的心理,對兒子看重的不得了,但對“丫頭片子”卻十分不屑,認為丫頭片子不但要精心養大,將來還得賠送一大筆嫁妝,分薄了兄弟們的家產,實不必生。因此向周夫人說話分外不客氣:“……你生了兩個兒子,將來兒子娶親不得花一筆,孩子們將來還要分家,到時候家中財產一分為二,厚度減薄,還要為琪姐兒準備厚厚的嫁妝。若是能將女兒送進宮去,一則省了大筆嫁妝二則家裡還出了一位娘娘,在父親的扶持之下,不愁琪姐兒無寵,只要將來再生下一兒半女,在宮裡站穩了腳根,不比隨便嫁個官宦子弟早晚在婆婆面前立規矩,還要侍候小姑子的強?”
她當初出嫁是有厚厚一份嫁妝,蓋因是長女,比之後面兩位mèi&nèi的嫁妝更要厚上許多,但無奈劉侍郎風流,在家裡廣置小妾,生的庶出子女也得她照管,天長日久竟是被丈夫掏薄了嫁妝,眼看著留給兩個兒子的越來越少,這才有此怨言。
虞紅綾嫁進去之後,她倒是打過侄女嫁妝的主意,奈何親侄女可不是個善茬子,張口就給堵了回去:“……未嫁之前,祖父母都說大姑姑為人最是和藹,對我也最好,嫁進去之後跟親母女沒兩樣,表哥也定然會疼我,哪知道才嫁進來沒多久,大姑姑就想要我拿了嫁妝出來補貼家用,我竟是要回去問問祖父母,咱們家的傳統就是拿自己的嫁妝出來補貼婆家?或者拿嫁妝給丈夫納小老婆?若真如此,我就算是花了所有的嫁妝,都再無怨言!”
劉夫人被堵的啞口無言,又怕侄女回孃家去大鬧一通,不但讓兄弟媳婦找她麻煩,笑話她婚姻失敗,竟是窮到連侄女的嫁妝都要盤算,最後引來父母教訓,竟是不得不生生忍下這口氣,再三軟語哄勸虞紅綾,又許諾出去一套頭面給她,才算哄住了她。
虞紅綾趁勝追擊,逼著劉夫人將長子房裡的通房妾室遣散了一大半,只留下幾個老實的,也算是出了一口惡氣。
等她下次提出要回孃家,劉夫人便親親熱熱拉了她的手道:“你既是想回孃家了,咱們娘倆一起回趟孃家,婆婆媳婦親如母女,你祖父母瞧著心裡也高興不是?”
虞紅綾成親之後因著劉晗的風流鬧過好幾場,兩家大人都緊緊繃著一根弦,生怕鬧的太過難看沒法收場,婆媳兩個手挽手回虞家去,果然見者稱頌,皆道:“姑侄倆做婆媳是再好沒有的了,不是親母女勝似親母女!”獨虞大夫人聽到這話有幾分刺耳。
有了親侄女做對比,劉夫人對於生女兒更無好感,雖然以她的“高齡”加之劉侍郎常年不與她同房的現狀之下,她這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