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玄默默後退一步。
擺擺手,狄仁傑又道:“其實只有三處針腳也已經非常難得了,可見繡孃的技藝之高,據我所知,能有此種技藝的地方只有兩處,一是蘇州,一是長安。”
“而他最後遁向北方,那正是長安的方向。”
一翻推理,環環相扣,有理有據,只是旁觀一遍,不僅看出了兇手的偽裝,還分析出了他可能去的地方。
李道玄不得不感嘆,不愧是狄仁傑!
“孔兄,在下愚笨,就只能看出這麼多了,不知你還有何高見?”
望著狄仁傑期待的目光,李道玄默然片刻,最後只蹦出了四個字。
“俺也一樣。”
狄仁傑有些失望,感慨道:“如果國師在此,必然神目如炬,明察秋毫,讓那兇手無所遁形。”
“我真是給他老人家丟臉了!”
……
縣令府上,炊煙升起。
狄仁傑穿著便服,擼起袖子,親自下廚做了一頓豐盛的飯菜。
炙羊肉、醋蒸雞、豬肉丸子、鱸魚羹……
任誰都想不到,這位曾經的宰相,如今的七品縣令,還有這麼一手好廚藝。
兩人推杯換盞,經過剛才的事情,也迅速熟絡起來。
李道玄不拘禮法,坐姿隨意,嬉笑怒罵,暢所欲言,宛如魏晉狂士,瀟灑風流。
狄仁傑雖是飽讀儒家經典,卻並不死板迂腐,反而十分欣賞李道玄的率真灑脫,兩人很快就聊到一塊,笑聲不斷。
漸漸地,李道玄便從和狄仁傑的交談中,瞭解到了現在的大唐。
此時已是天授二年,李治六十三歲,武則天六十七歲。
按照原來的歷史軌跡來說,李治應該在八年前就病死了,武則天經過六年的鋪墊,最終以女子之身登基為帝,改國號為武周。
然而此世李治雖然身體還是不好,七日才上一次朝,但就好像一隻風雨中飄搖的木船,看似危險,卻就是不傾覆。
因此如今還是二聖臨朝,李治自封為天皇,武則天為天后,共理朝政。
只可惜李治這位天皇的身體每況愈下,更多是天后出面打理一切,她雖是女子之身,卻手段夠硬,重用酷吏,提拔北門學士,排除異己,安插武家人擔任朝中要旨。
如今之朝廷,幾乎都是她一言而決,乾綱獨斷。
說是二聖,一者身體江河日下,一者卻如日中天,威望越來越高,百官自然知道該如何站隊。
就連太子李顯,在天后面前,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